江湖之間有鴨媒焉①。每秋禾熟,野鴨相逐群飛。村人置媒田間,且張羅焉②。其媒昂首鳴呼,悉誘群鴨下之,為羅所掩略盡。
夫鴨之與鴨類也③,及其淟涊狡猾①,而思自媚于主人,雖戕其類弗顧。嗚呼,亦可畏矣哉!
(《鈍翁類稿》)
注釋①鴨媒——捕鴨人馴養的用以誘捕野鴨的鴨子。②張羅——張設羅網。③類——同類。④淟涊(tiannian)——污濁,卑污。
賞析寓言是寄寓某種人生感觸或哲理的短小故事。作者之寫鴨媒,并非向人們介紹動物知識,而是有所感而發。他是基于自己的仕宦和生活經歷,由鴨媒聯想到了官場和士林中那些披著人皮的鴨媒式的人物,才寫下這篇“指鴨罵人”的寓言小品的。作者是蘇州吳縣人,在他所生活的清初順、康年間,這一帶冤獄時起,順治十四年的科場案,十八年的奏銷案、哭廟案相繼發生,株連數以萬計的江南人士。清初著名作家吳兆騫、金圣嘆等均因之而受累,作者本人亦曾牽連進奏銷案而被降調。每次大案中,都有一些為了取悅清朝新主子的人形“鴨媒”,干著欺友害人、賣身求榮的無恥勾當。作者正是懷著對這類人的無比憤慨之情寫作此文的,因此他情不可遏,在文章的后一部分,戟指怒斥這種為了“自媚于主人,雖戕其類弗顧”的“淟涊狡猾”之徒。文末以“亦可畏矣哉”收煞,則是喚起人們要善于識別和高度警惕這班東西。
寓言要求比喻意義的貼切和明確,此文正具有這一優點。而剖析鞭辟入里,語言犀利有力,感情強烈,諷刺性強,也是本文的特點和長處。
上一篇:《與人書》原文|賞析
下一篇:《引經》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