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江:指贛江。佩玉鳴鸞:這一句說滕王在此樓欣賞歌舞,但現在歌舞之聲已經沒有了。日悠悠:每日無拘無束地飄游。帝子:指滕王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檻:欄桿。
入選理由:
因《滕王閣序》而有名;湯顯祖《牡丹亭》中的“朝飛暮卷,云霞翠軒”,就是化用此詩句而成。
詩詞賞析 這是與著名的駢文《滕王閣序》同時寫作的詩。這是一首七言古詩,詩有換韻的現象,不是七律。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詩人去探望父親,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宴會,即席而作《滕王閣序》,因按習慣寫四韻八句的詩,就是本篇。詩的作用主要是配合《序》。第一句從空間著筆,寫滕王閣的形勢。滕王閣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始建于唐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背靠青山,下臨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第二句寫滕王李元嬰的繁華時代已經過去,與結尾呼應。三四兩句緊承,以景語說話,人世變遷,只有云和雨永遠有生命。這兩句意象鮮明,對仗工整,表意含蓄,堪稱名句,難怪其影響很大。五六句應該是轉折,但詩人卻頂住永遠飄移的“云”接筆,由空間變為時間,也可以看做轉折。詩意只是三四句的補充,明白地說出,變含蓄為直白而已。人世就是不停地換代。最后兩句又從時間轉入空間,樓閣中的人已經死了,江水還在奔流。寫出了人和水的對比,一消失,一永存。空間的變化其實還是落在時間的永恒和短暫的重心上。只有云和雨永恒,江水永恒,人生是短暫的,任何事物都是轉瞬即逝的,因此詩的主題基調是悲涼的。
上一篇:《陸 游·游山西村》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章 碣·焚書坑》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