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綸
其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799),字允言,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詩歌創作在當時較有名,為“大歷十才子”之一。白羽:箭尾的羽毛,這里指箭。石棱:石頭有棱角的地方。單于:匈奴首領。
入選理由:
寫法以小見大,恰到好處的夸張之作。
詩詞賞析 詩歌的題目全稱是《和張仆射塞下曲》,是六首組詩,這里選的是其二、其三,形式是五絕。
第一首既是邊塞詩,也是詠史詩,因為詩的全部內容都與一歷史人物故事有關。《史記·李將軍列傳》說:“(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李廣打獵時看見草叢中的石頭,以為是老虎而一箭射去,箭頭陷進石頭中。這事記載本已夸張,但也并非不可能。如果石質疏松,箭頭正好射在縫隙處,那是完全可能的。故事展現英雄風采,讓人拍案驚奇,于是成為典故,成為文人的寫作題材。詩句很精致,用字很考究,敘事切其要,只寫一個場面。“驚”字很生動,讓人想起前賢的“驚風飄白日”(曹植),“驚沙坐飛”(鮑照),風沙一下就有了靈性。正因為草像被突然吹來的風驚嚇后一樣,忽高忽低,加上“林暗”的背景,所以將軍才誤認石為虎,拉弓射去。射什么詩中沒有說,也用不著再費筆墨,李將軍射虎的故事人人盡知。詩寫射虎事而通篇不見“虎”字,也是精簡的用意。后兩句更是夸張而精彩。歷史故事只說箭頭陷進去了,這里卻說“白羽”,又說“沒”,讀后便有連箭尾都陷進去了的感覺;歷史故事沒說箭頭射進什么地方,這里卻突出射在棱角上,棱角是最硬的地方,這才顯出將軍的功夫手段,顯出詩句的精神。
第二首敘事只敘結尾,沒有過程;不寫如何激戰,只寫敵人潰逃;寫追擊只寫出發那一瞬間的場景;寫場景不寫全部,只特寫大雪飛落在戰士們的刀和弓上的鏡頭;也不交代猛追逃敵的結果,敵人首領究竟抓住沒有,似乎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全詩表現的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了勝利。這是展現英雄氣概,高揚英雄主義精神的表達。
這兩首詩歌都有短而精的特點。受詩歌體裁字數的限制,敘述必須簡潔,但該突出的地方詩人一點也不少。月黑風高、單于夜逃,正是英雄用武的好時機,于是緊接著寫輕騎追擊。“大雪滿弓刀”,以雪的寒冷襯托將士們殺敵的熱情。一個“滿”字運足筆力,透出十分豪氣,雪滿志也滿,必勝毫無疑問。這種襯托的寫法后世詩人也常用,如陸游寫殺敵勝利,舉行慶功會時是“三更雪壓飛狐城”,以極冷之景襯極熱的場面。
上一篇:《賀知章·回鄉偶書》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李清照·聲聲慢》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