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間無結構,谷處極幽尋。
葉落秋巢迥,云生石路深。
早梅香野徑,清澗響丘琴。
獨有棲遲客,留連芳杜心。
賦得,根據某個預定的題目賦詩。有時是一群詩人定好題目后分別寫作,也有自己選擇前人詩中的成句為題,敷演成篇。本篇大約是后一種情況。
“巖穴無結構”乃晉代詩人左思《招隱》詩二首第一首中的句子。原詩是寫作者入山尋訪隱士,為山中清麗幽靜的自然景色所吸引,于是,“聊欲投吾簪”,便萌發了棄官歸隱、與世決絕之意。本篇雖無投簪避世之情,但在對山中清幽之景的描繪中所流露的企羨之意,卻與左思的原詩頗為近似。
巖,山中洞穴。結構,指房屋建筑。谷處,謂隱居于山林之中。首二句說棲身洞穴,沒有房屋建筑,自然更不會有什么朱門瑣窗、畫閣飛檐之類的美可供享受,然而隱居山林,卻可以盡情地尋幽探勝,那清幽的自然景色,足以使人賞心悅目。兩句以人工之美與自然之美相映照,而作者情之所重在后者,已經顯而易見。
中間兩聯,承次句而申寫,意在具體展現山林中的幽景勝境,顯示它使人心曠神怡之所在?!叭~落秋巢迥,云生石路深”,時屆清秋,木葉盡落,可以極目遠眺,遠處樹上的點點鳥巢,亦歷歷在目;云生霧起,蔽遮掩抑,山間的石路,遠遠看去,分外覺得幽深。兩句同是寫秋日望遠所見之景,但前句境界曠遠,后句景象奧幽,從而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山間秋景不同的美?!霸缑贰倍?,則收攏筆觸,轉寫近景。身邊的小徑旁,早梅已發花,幽香陣陣襲人;那邊清澈的溪水,流聲潺潺,有如丘上的琴聲。這兩句,又是一寫視覺所見,一寫聽覺所聞,有色香,有音響??傊?,四句雖只二十個字,但由于作者能多層次、多角度地感受、捕捉,并加以描寫,如再加上讀者的聯想、補充,那么,“谷處極幽尋”之意,應該說已經可以相當充分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了。
末二句,直抒作者的感受。棲遲,盤桓游息之意?!翱汀?,著眼于隱者逃避塵俗,入居山林而言。芳杜,一種香草,山間多有,故可以概指山中景物,以至隱居環境。兩句意謂唯有游息盤桓于此的隱士,方會有留戀而不愿離去之意。言外之意是那些抗塵容而走俗狀,熱衷于鬧市官場的人,他們是領略不到此中趣味的。至于作者自己,用陶淵明的話說,則大抵是能辨得“此中有真意”的人了。
上一篇:《賦得入階雨·蕭綱》原文|賞析
下一篇:《賦得蟬·褚沄》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