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唐代·言語》簡析
劉知幾著。見《史通》,收于《中國歷代散文選》下冊。唐初,六朝駢文的頹靡之風,波及各個領域。劉知幾撰《史通》一書,給予嚴正的批評。文章從文史著作中的語言問題批判了當時模仿古文而輕視今文,鄙夷口語而崇尚文飾的錯誤。首先指出,秦、漢以前的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比較接近。夏、商二代,“語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即使春秋戰國以后,“世皆尚文”,詞令已重文飾,但民謠俗諺,雖經文人潤色,仍保存著民間語言質樸的本色。但是,從魏、晉到南北朝以后,語言發生了新的變化。“所撰今語,皆依仿舊辭”,用古語代替今詞,妄益文采,華而失實,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距離越來越遠。最后提出寫文章只要“事皆不謬,言必近真”,它將可與古人的著作媲美。本文論述精詳,用典貼切。
上一篇:《散文·兩漢·西門豹治鄴》簡析
下一篇:《散文·宋金元·訓儉示康》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