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基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yīng),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xiàn)之太常。使國士視之,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xiàn)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
——《郁離子》
這篇《良桐為琴》,可以和《賣柑者言》一道讀。后者諷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流行騙局,前者則是從另一個角度,為金玉其中的珍品,受到假國士的奚落抱不平。由于沒有趨時媚俗作一番喬裝打扮,真貨色反被棄置、排斥。劉基一句“悲哉,世也”,足令天下“工之僑”同聲一哭。
工之僑是作者虛構(gòu)的人物,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卞和和作者另一位虛構(gòu)人物賣柑者的混合體。工之僑和卞和都因身懷珍品不遇識主而受到冷落,但是工之僑不像卞和那樣憨直,他從賣柑哲學(xué)里懂得一些狡黠的處世訣竅,終于使他的作品得到樂官“希世之珍”的好評,而且幸運地保住了兩只腳。
然而,劉基筆下的工之僑并沒有因為略施小技使得明珠重光深感滿意,反而為此感到悲哀。怎么不呢?有權(quán)定優(yōu)劣、辨良莠的國士、樂官,卻是些不學(xué)無術(shù)的人。這些人掌握人才黜陟的大權(quán),國家不衰敗,政權(quán)不腐化,才是怪事,劉基自己談得明白:“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他并非談琴,談的是社會的悲劇。
劉基頗為贊許工之僑選擇的那條路,讓他懷著傷感厭世情緒逃到深山去了。當(dāng)然,這不是個辦法,劉基自己也沒走上這條路,他積極參加了推翻腐朽的元王朝的斗爭。盡管在明王朝建立以后,他遭到誣陷,憂郁而死,但他終究沒有逃世避世。
上一篇:《笠澤叢書序·〔唐〕陸龜蒙》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荔枝龍眼說·〔北宋〕蘇軾》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