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一星飛墮
【出典】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章武)十二年春……(亮)據(jù)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晉陽秋》:“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西南流,投于亮營,三投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
【釋義】 傳說諸葛亮病卒之時,有芒角赤星三次投入其所在軍營。后因用作詠諸葛亮之死的典故,也借以泛詠賢才、偉人之死。
【例句】 他日雜耕渭上,忽一星飛墮,萬事成空。(王質(zhì)《八聲甘州·讀諸葛武侯傳》1646)這里用“一星飛墮”詠諸葛亮之死。
上一篇:典故《一日須傾三百》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一曲庭花問商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