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峨眉山·劉光第
插天菡萏是疑非,萬古名山佛跡歸。
香象河流騰白足,淡蛾匯影照青衣。
寸心塵外尋煙客,一笑云端見玉妃。
綽約何人說冰雪,始知莊叟意深微。
劉光第為“戊戌六君子”中詩作屬上乘者,功力深厚,思路奇雋,尤善作紀游詩。游峨眉山時,作有《望峨眉山》、《峨眉山頂見月》、《峨眉最高頂》等詩。本詩寫遠望峨眉秀影的感受,能從大處落墨,氣宏筆健,意境深遠。
首聯括寫峨眉浮于云霄的雄偉壯觀。“插天菡萏”,喻寫遙遙望去,峨眉好似浮在半空的荷花。“是疑非”,一是說峨眉山影云遮霧罩,朦朧恍惚;一是說驚嘆世上竟有如許大的插天巨荷,令人難以置信。全句雖以疑問出之,實則寫實感,是以美好的喻象,刻畫出峨眉的深秀。“萬古名山佛跡歸”,承上句意象,意謂上天造此奇山,大概正是要顯示佛家的靈圣。“峨眉”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傳為普賢菩薩福地,多佛寺佛跡。佛教崇奉蓮花,認為蓮花是潔凈空明的象征,佛座腳下踏的正是蓮花臺。因山似蓮花自然引出山為佛地,既貼切又形象。
第二聯承佛教名山歸屬普賢寫起,點出與普賢有關的圣跡。相傳普賢是如來佛釋迦牟尼座前大菩薩之一,乘白象,峨眉山有洗象池和普賢寺。“香象”,佛教傳說中的巨象,《大涅槃經》云:“如彼駛河,能漂香象。”“白足”,僧足,《雞跖集》云:“釋曇始足白于面,雖跣涉泥水,未嘗沾濕,稱白足和尚。”此處借指佛足。“淡蛾”,淡妝蛾影,此處指峨眉山在江水中的隱約倒影。“青衣”,青衣江,從峨眉山東北側流過。本聯意謂:普賢菩薩曾赤足乘象,在這里渡水登山;難怪這座佛教名山美麗雄偉,秀峙天南,映于江水,顧盼多姿。
第三聯繼續狀繪峨眉的靈異,謂這里山青水秀,頗得仙佛青睞。“煙客”,煙霞之客,即仙人,傳說仙人托身云煙,故云;“玉妃”,仙女,《靈寶赤書經》云:“元始登,命太真案筆,玉妃拂筵。”本聯意謂:如此山明水秀之地,真令人望之卻俗,直欲拋棄俗世,入山隱居,在這里尋訪仙人,巧遇仙女。這并非空言圣跡,仍未離遠望之題旨,系由“插天”之峰云遮霧繞引發的幻想綺思。
第四聯對峨眉的靈異予以評贊。“綽約”,女子風姿神秀貌;“冰雪”,指膚色,代指神女。全聯從《莊子·逍遙游》有關姑射神女的傳說落筆,意謂望見峨眉山,想見隱居山中的仙佛,方悟得《莊子》的描述原來并不夸張。《莊子》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莊子好為夸張之文,他對神女的述寫人們大多并不之信,但看見峨眉這樣秀麗神異的靈山,卻不由得人們寧愿相信果有神女那樣的超凡人物。這其實并不是真的篤信莊子的游辭,不過是極力推排峨眉秀色給人的美好感受而已。只有神女那樣的人物,才配居住在這樣的靈山;也只有這樣的靈山,才令人向往神女會居于其中。與其說神女增添了靈山的名氣,毋寧說靈山吸引了神女的流連。難怪峨眉會成為海內著名的佛教圣地。
全詩緊扣“望”字下筆,并未具體介紹峨眉的景點,也未對山色做具體的刻畫,只是勾勒出峨眉插入云天的朦朧輪廓,然后著力在觀感上落墨,反復渲染其靈異超俗,極力表白它是仙佛圣地,使人未入山中,已生崇仰,其思致,其筆力,的確異于常套。陳衍《石遺室詩話》評其詩“筆力雅健,思路迥不猶人。”確為精當。鐘仲聯《夢苕庵詩話》亦云:“(斐村)工于設色,故寫景之作為最勝,而峨眉紀游詩其最工者也。”
上一篇:望匡廬不可見·趙執信
下一篇:王昭君(二首選一)·劉獻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