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緒,源自端正的書寫
原典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譯釋
墨磨偏了,這個時候的心思肯定是不正的。之后寫字就不會工整了,心情也就會不好了。
解讀
心態決定一切
古人在寫字的時候,旁邊一般有文房四寶。寫字的時候,如果墨磨偏了,就代表自己心里有雜念,不專一。心思不專一磨出來的墨就不均勻,嚴格地來說這樣的墨水是不能寫字的,就算能寫出來字,那寫出來的字也會很難看。同樣地,寫字的時候心浮氣躁也不好。古代都用毛筆寫字,如果心緒不安,就沒有辦法寫好字,甚至毛筆都有可能拿不好。因此,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專心致志,端正自己的態度。
有一個小孩,他的父親在練書法的時候,就會叫他去研墨。一碟的清水要想把它磨得恰到好處,總需要很長的時間,大概要半個鐘頭到一個鐘頭。他的父親總是示范給他看,這個孩子牢牢地記住了。磨墨的時候他的父親也有要求,第一手要握好研,不能握歪;第二就是不能讓墨碰到手,墨水不能噴出來,手不能碰臟了,墨也不能溢出來。這樣看來,研墨是相當嚴格的,但是這個孩子都可以做到。因為這個孩子按照父親所說的方法去做,等到這個孩子磨好了墨之后,就會請自己的父親來看,這位父親會看墨有沒有平,有沒有歪。如果發現歪了,就代表磨的時候他不專心。這也是古人教育子女的辦法,他們用磨墨來訓練其耐心。
在現代社會,我們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來鍛煉自己的耐心。但是我們可以從小孩子的字來判斷他有沒有耐心。很多人都抱怨自己字寫得丑,這個時候就應該想:我的字為什么那么丑呢?在寫的時候是不是沒有用眼睛看?有的人覺得寫字就是用手寫,不用眼睛看。其實這是不對的,寫字的時候意在筆先,也就是說你的心意在下筆之前就要有,要胸有成竹。你要知道自己的一筆一畫要寫在什么位置,不能拿起筆就寫。
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寫字都可以鍛煉一個人的耐心,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是不是專心。因此,我們不管是毛筆字還是硬筆字,都要專心地去寫,還要有耐心。
當你的字寫得亂七八糟的時候,你首先要檢查的就是自己的心了,你的心沒有靜,就不能把自己的心只放在寫字上。如果一個人打心底就不想寫字,那他怎么能寫好字呢?如果你很專心,你的眼睛盯著你的手,你的心意在你的下筆之前,字寫在哪里,到哪里該停,到哪該頓,這個時候你心里就有一個底了。再加上你自己的美感,你寫出來的字肯定是很漂亮的。因此,不管你是在寫字還是在做功課,都要專注,只有專注你才會寫好,讀書也會讀得很好。如果一個人做事不專心,那再簡單的事情也會出差錯。
漢字是我們中華文明的載體,也是我們華夏子孫的寶貴財富。古人說:“意在筆先,心正則筆正。”一個人如果寫字不認真,把字寫得亂七八糟的,那就證明他的心沒有在寫字上。這也同樣反映了這個人做事不認真,字如其人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字寫好,這樣不僅能發揚中華民族的精華,還能培養自己認真嚴謹的作風。這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字能折射出他的心態。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事實也是這樣的。那些能成大事的人,都希望擁有成功的機會,但是,能夠決定你成功的是你的心態。讀書和學習也是這樣的。如果你能保持積極的心態去學習,那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任何的困難你都能克服。如果一個人做事心不在焉,總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什么前途,最后就不會有什么成就。因此,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
王獻之是東晉時期王羲之的兒子,他想繼承父親的字,就決心向自己的父親學習書法。他學了一段時間之后就覺得自己學得差不多了,就開始不學習了,有一天他寫了一些字拿給自己的父親看,父親看了什么都沒說。只是在他所寫的“大”字上點了一點。王獻之有一點不明白,就拿去給自己的母親看,王獻之的母親也是當時的書法名家,她看了王獻之的字以后,就指著王羲之點的點說:“這個點不錯”。這個時候王獻之才明白,自己和父親的書法相差甚遠,于是從此以后就專心地練字,后來也成了書法名家。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做事三分鐘熱度。就像王獻之一樣,自己的熱度一過去,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不愿意再去學習了;也有一些人學了一段時間之后,覺得自己學的沒有用,于是開始散漫了。其實這些都是妨礙一個人成功的原因。一個人要想成功,那么首先就要去掉自己的心浮氣躁,只有用心學習才能發現知識的奧秘,有所收獲。
弟子規精華
學習要專心致志,只有拋棄那些心浮氣躁,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績。一個人如果想用心,那就要從細節開始,專心致志地做好每一個細節。所以,從現在開始專心地學好每一處的學問。
上一篇:缺陷,不是自暴自棄的理由
下一篇:虛心接受父母的責備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