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隔花深夢舊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注釋】
玉纖:纖纖玉手。“冷于秋”句:指臨夜的東風,比凄冷的秋天還凄冷蕭瑟。
【鑒賞】
這首詞從“夢”入手,寫懷人,寫舊情。一開始便博得讀者的好奇心,想弄明白夢境何在?其實,這“夢”是很苦的,因為此時夢里舊游難再,夢中又有重重大門隔著深叢的花枝,這時夢里所有的只有無助。在夕陽中,看著雙歸的燕子,似乎載回了滿身的惆悵,心里愁緒油然而生。陳洵云:“夢字點出所見,惟夕陽歸燕,玉纖香動,則可聞而不可見矣。是真是幻,傳神阿堵,門隔花深故也”(《海綃說詞》)。
下闋寫得較為抽象和虛幻。“落絮無聲春墮淚”顯得異常感傷,“無聲”正好對應上闋中的“無語”,這種擬人化的描寫滲透著人之常情,因而也就倍感凄涼。在古人的詩詞中,尤其是在詞創作中,柳樹一般都被視為“悲傷”的代名詞,墜落的柳絮靜靜無聲,就連春天的淚滴都為之嘆息地飄零在空中。“行云有影月含羞”更是對稱上句而來,飄浮的云投下暗影,在暗影背后露出羞澀的明月。在月光的照耀下,“行云”才有了影子。“云”和“月”的這種依托暗示著離開“月”,那“行云有影”就不復存在,誰也不愿意二者分離。在此不難理解,詞人面對“燕歸”,又怎能不聯想到自己?又怎能不生愁呢?這種無言的落淚才是傷心的極致。
結句“東風臨夜冷于秋”,面臨這樣的場景,東風降臨此夜,當然感覺它比秋風還冷。很顯然,這違背了常理,春風哪有比秋風冷的。陳廷焯認為“情余言外,含蓄不盡”(《白雨齋詞話》)。詩外有詩,方是好詩。詞外有詞,方是好詞。不管如何,我們不能否定那是詞人的一片真情所在。
上一篇:吳文英《浣溪沙·秋情》宋詞賞析
下一篇:吳文英《齊天樂·煙波桃葉西陵路》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