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袁去華
歸字謠·目斷吾廬小翠微
歸!目斷吾廬小翠微。斜陽外,白鳥傍山飛。
《歸字謠》又稱《十六字令》,是小令中最短者。(《竹枝詞》雖僅十四字調,實乃兩句七言詩之流亞,未得謂正格。)正因字少句簡,用以寫一時之感觸,極為自然,絕無矯揉造作之態。這首小令明白如話,無事堆砌,卻傳神地表達了詞人不愿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棄官歸隱的志趣。
“歸!”一字句,最適合抒發“發于心而沖于口”的激情。沖口而出,從肺腑中傾瀉出來,簡潔明快,斬釘截鐵,表示辭官歸田的決心已定,毫不猶豫。據《袁宣卿詞》注,詞人青壯年時曾有建功立業的壯志,但始終只做了“善化知縣,又知石首縣”一類芝麻小官。境遇頗類當年的陶淵明,所以他的許多篇章中一再地表白:“陶元亮,千載是吾師!”
“目斷吾廬小翠微”寫歸途的喜悅。說歸即歸,義無返顧,現在已踏上歸途。這是詩歌的跳躍性,也寫出了詞人的歸心之迫切。“目斷”是極目所望,師法《歸去來兮辭》中“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句。久在樊籠,復返自然,歡呼雀躍之態畢現。“家在江南,三徑都荒了。何時到(《點絳唇·登郢州城樓》)?”于是“馬上催歸,枕邊喚起”(《滿庭芳·八月十六日醴陵作》)已經迫不及待。“吾廬”即我的家園,套用杜甫“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明詞人尚未忘情世事。“小翠微”,以其小巧玲瓏,故愈見可愛。同時,與詞人兩袖清風的清貧身份相符。“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處。典出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這是一個清幽的所在,是那么的令人神往!詞人淳樸自然的生活方式,與陶詩中“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雖不盡吻合,但更見其歸真返璞、純任自然的情趣。
“斜陽外,白鳥傍山飛。”是一幅畫,一幅清溪漁隱圖。“白鳥”指鷗鳥,《列子·皇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往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鷗鳥忘機的典故,比喻純樸無雜念的人及其無所猜忌的真誠相處,描寫超脫塵俗、忘身物外、傾心山水的田園隱居生活。“斜陽”雖暗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喟嘆,但和“白鳥”一起構成明快的色彩,足征心情是輕松愉快的。“白鳥傍山飛”是色彩絢麗的畫面,青山和“白鳥”相映成趣;而一個“飛”字,使寂靜得幾乎凝固的圖畫生機盎然充滿詩意。靜中有動,景中見情。自由自在、縱情邀游的“白鳥”,正是詞人精神上的某種寄托。
這首小令共有二曲,其二云:“歸!隨分家山有蕨薇。陶元亮,千載是吾師。”似嫌太露,語盡意完。遠不及本曲筆起風云,歷歷如繪。全曲僅十六字,卻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平易中有深致,淺濕中見沉郁,顯示了詞人的思想深度和藝術功力。
上一篇:(宋)晏殊《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五代)馮延巳《歸字謠·寒山碧》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