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引》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杜甫作。宋張邦基《墨莊漫錄》:“杜子美微意深遠,考之可見,如《丹青引》,贈曹霸詩也,有云:‘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仆皆惆悵。’說者謂帝喜霸之能寫真畫馬也,故催金賜之,而圉人太仆自嘆其無技以蒙恩賚耳。如此說,則意短無工,殊不知此畫深譏肅宗也。考是詩始云:‘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閶闔生長風。’帝既見先帝之馬,當軫羹墻之念,反含笑而賜金,曾不若圉仆見馬能惆悵而懷先帝也。”宋洪邁《容齋續筆》:“杜子美《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云:‘先帝天馬玉花驄,……圉人太仆皆惆悵。’讀者或不曉其旨,以為畫馬奪真,圉人太仆所為不樂,是不然。圉人太仆蓋牧養官曹及馭者,而黃金之賜,乃畫史得之,是以惆悵。杜公之意深矣。”清浦起龍《讀杜心解》:“讀此詩,莫忘卻‘贈曹將軍霸’五字。……通篇感慨淋漓,都從此五字出。自來注家只解作題畫,不知詩意卻是感遇也。但其盛其衰,總從畫上見,故曰《丹青引》。起四句,兩層抑揚,總為下文四段作地。‘于今為庶’照到末段‘漂泊’、‘途窮’。 ‘文采尚存’照起中三段奉詔作畫。而‘學書’二句乃陪筆,‘丹青’二句乃點筆也。中三段是追昔之盛,末一段是嘆今之衰。析言之,則‘開元’八句,敘奉詔重畫功臣,四總提,四分寫、抽寫也。‘先帝’八句,敘奉詔畫‘玉花驄’,二襯筆,二生馬,二畫態,二畫妙也。‘玉花’八句,再就畫馬申讚,‘榻上’是貌得者,‘庭前’是牽來者。寫生出色,又以‘韓干’作襯,非貶韓,乃尊題法也。而三段中人略馬詳,章法相間。以上總言其盛,應篇首‘文采風流’句。末段‘畫善’句,總筆束前。‘佳士’句,補筆引下。須知將軍畫不止前二項,故以寫佳士補之。其前只鋪排奉詔所作者,正與此處‘屢貌尋常’相照耀。見今昔異時,喧寂頓判,此則贈曹感遇本旨也。結聯又推開作解譬語,而寄慨轉深。此段極寫其衰,與篇首‘于今為庶’應,其命意作法蓋如此。”今人馬茂元、趙昌平《唐詩三百首新編》:“此詩以曹霸畫馬為中心,從縱橫兩方面組織題材,表現豐富的內涵。環繞畫馬,橫的方面,詩人從各個角度作陪補鋪墊,所以盡管對所畫之馬本身僅施以點睛之筆,著墨無多,卻寫意傳神,精彩四射。因而也生動形象地反映了作者重視骨格氣韻的文藝觀。縱的方面,詩人詳寫曹霸以畫馬顯名當時。文章鋪張,前溯其家世,后更以飄零干戈、流落失意作反跌,這樣不但使人物富于立體感,更貫串了一條時代變遷,盛衰浮沉的線索,這又是與杜甫本人’往時文彩動人主,此日饑寒驅路旁’的身世之感緊密聯系的。”今人夏松涼《杜詩鑒賞》:“由于曹霸的遭遇和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疾苦是緊緊聯系的,所以詩人即使是描寫曹霸個人的辛酸遭遇,也同樣體現了時代的特點,溶進了時代的血淚,感情顯得同樣憂憤深沉。這樣一位才能非凡的畫家,后來竟削籍為庶,流落街頭,潦倒窮困,賣畫為生。這個事實,具體說明了封建制度對人才的壓抑和打擊,反映出封建社會中正直而有才能的人遭遇困厄的普遍現象。……是為千百年為遭受封建制度壓抑摧殘的知識分子鳴不平。”今人周蒙、馮宇《杜甫詩選讀》:“曹霸的不幸遭遇,是黑暗的封建社會制度造成的。但詩人認為他初為皇帝畫馬,后為佳士寫真,直到最后‘屢貌尋常行路人’,這是步步在走下坡路,是藝術生涯的墮落,因而哀其不幸。這在今天看來,倒是他不幸中的大幸,詩人的看法錯了。即如詩人自己,如果不是從當官侍奉皇帝到無官接近人民,沒有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沒有干戈動亂的痛苦際遇,或社會生活的深廣體驗,那末,他的許多好詩,恐怕也就難以問世傳世了,還何談‘詩史’?”此詩敘述了曹霸的家世、事跡,著重描寫了他應詔作畫時所表現了的高超的藝術才能,并對其戰亂以來的漂泊境遇寄予深深的同情。全詩把深邃的現實主義畫論和詩傳體的特寫融為一爐,既摹寫畫意、評畫論畫,又為畫家立傳,具有獨特的美學意義。將畫家昔時宮廷作畫的盛況與今日漂泊凄寂的境遇構成強烈對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題。感情悲壯淋漓,文致曲折頓挫,氣勢充沛豪宕,為七古優秀之作。清沈德潛說:“畫人畫馬,賓主相形,縱橫跌宕,此得之于心,應之于手,有化工而無人力,觀止矣!”(《唐詩別裁集》)
上一篇:《臨川夢》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五色令人目盲》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