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辱①其身,不憂②其親,則可謂孝矣。
【出處】
《大戴禮記·曾子大孝》,戴德編寫,西漢時期人。《大戴禮記》是中國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本。
【注釋】
①辱:恥辱。②憂:擔憂。
【譯文】
不讓(父母給予的)身體感到羞辱,不讓父母擔憂,就是符合孝道的行為。
【賞析與啟迪】
父母對兒女有養育之恩,做兒女的應該知恩圖報。不能給父母增添精神上的負擔,更不能讓父母名譽上蒙受恥辱。
儒家將個人的榮辱、成敗、得失與恪守孝道緊密相連,讓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敢背離父母的教誨,不敢違背做人的準則,就是要告訴人們:親情除了關愛、付出、理解和信任之外,還包括一份厚重的責任。
同學們雖然還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樣,給予父母生活上的照顧和物質上的幫助,但并不意味著就此可以袖手旁觀。在平時生活中,你們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為家人分憂。離家讀書的青少年,可以通過書信、電話等方式,適時問候親人,給親人帶去精神上的慰藉;你們更應該勤奮學習,健康成長,成為親人的驕傲,讓親人放心、省心和舒心!
上一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