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父病,鰲棄業馳歸,竭力侍奉終身。父歿,衰毀骨立,終喪乃復出為商。
【譯注】
父親生病時,金尚鏊放棄事業趕回家,竭盡全力侍奉父親到最后。父親去世后,他哀痛得毀容、瘦骨嶙峋,為父親守完孝才重出門繼續經商。
輯自同治《黟縣三志》卷61,《人物·孝友》。
【感悟】
俗話說,要以事業為重。為了事業而沒有見到父親或母親最后一面的人很多,但是徽商為了表明孝心,可以放棄事業,這種精神值得嘉獎。難能可貴的是,不僅在父母去世后盡孝,父母在世時更是盡孝。孝并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故事鏈接】
徽商為對去世父母盡孝而千里奔喪、歇賈者屢見不鮮。明代休寧程鎖,“父客死淮海,長公哭誦且嘔血,則飲泣以安母心……于是日徙足先走百里,不辟祁寒,臍服皆龜,衣無著,枵腹則約腰帶加急,甚則斧求以代斧糜”(汪道昆《太函集》卷61,《明處士休寧程長公墓表》)。
【延伸閱讀】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所謂“無違”,指的是生、死、祭均不違背周禮。“違”有兩種含義:一是不及,二是過制。過與不及,均不符合禮。違禮,等于違背孝道。孔子的回答對盡孝的外在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求子女不僅僅要對在世父母應曲盡孝道,對去世的父母依然以“孝”一以貫之,恪守服喪之禮數。
上一篇:《為人賈宣城,歲獲無幾,故張大之,欲父母見之有余“以快其心”》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學者以治生為本,安能久拘筆墨》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