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拿了雞毛當令箭》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拿了雞毛當令箭
拼音:ná le jī máo dàng lìng jiàn
令箭,古代軍隊發布命令作為憑據的東西,形狀象箭。1.比喻不重要的事物當成非常重要的事物來對待。2.假借某種名義對別人發號施令。例如
金標:“快到頭門外,把高升客寓的老板請進來。”當差:“是!”二個當差,拿了雞毛當令箭,嘴里說,手里皮鞭子辣辣辣辣抽開一條人墻小道,跑到頭門口喊。當差:“喂!哪一個是高升客寓老板啊?金老爺有請。”(《再生緣》32回)
或作[拿著雞毛當令箭]。例如
拿著雞毛當令箭!分戶的事,咱們戶籍辦公室的同志只要聽明了情況,完全可以辦理。最多不清楚的地方,再向他們了解一下。他緊攥著這個碴不放,就是要治人。(張衛華等《飄雪落無聲》)
這天晚上,他一聽白振西神氣活現地向他傳達著“太君的三不準命令”,便惡聲惡氣地發牢騷說:“你不要給我拿著雞毛當令箭。我看他們也是一年遭蛇咬,三年怕草繩的草包。”(《龍崗戰火》17章)
或作[雞毛當令箭]、[撿到雞毛當令箭]、[捉著雞毛當令箭]。
上一篇:歇后語《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拿屎盆子往腦袋上扣》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