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一)類名言賞析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與翻譯
注釋 興: 指感發志意, 即啟發鼓舞的感染作用。觀: 指觀風俗之盛衰, 即考察社會現實的認識作用。群: 指群居相切磋, 即互相感化的教育作用。怨: 指怨刺上政, 即批評不良政治的諷刺作用。邇(er): 近。識(zhi): 通“志”, 記住。
句意 《詩經》可以起啟發鼓舞的感染作用, 可以起考察現實社會政治的認識作用, 可以起互相感化的教育作用, 可以起批評不良政治的諷刺作用。說得近一點, 可以用來事奉父親, 說得遠一點, 可以用來事奉君主, 而且能夠多多地記住鳥獸草木的名稱。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出自:《論語· 陽貨》
上一篇:《有德之文信,無德之文詐.》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人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