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一門人向予數四窮問無極、太極及理氣同異、性命精粗、性善是否①。予曰:此等語,予亦能剿先儒之成說及一己之謬見以相發明,然非汝今日急務。假若了悟性命,洞達天人,也只于性理書上添了“某氏曰”一段言語,講學衙門中多了一宗卷案。后世窮理之人信彼駁此,服此辟彼,百世后汗牛充棟②,都是這樁話說,不知于國家之存亡、萬姓之生死、身心之邪正,見在得濟否?我只有個粗法子,汝只把存心制行、處事接物、齊家治國平天下,大本小節都事事心下信得過了③,再講這話不遲。曰:理氣性命終不可談邪?曰:這便是理氣性命顯設處,除了撒數沒總數④。
【譯文】一位門人多次向我詢問無極、太極、理氣同異、性命精粗、性善是否的問題。我說:“這些問題,我都能承襲先儒的成說及自己的見解來講說,但這不是你今天要急于了解的。假如對‘性命’之說講解清楚了,對‘天人’關系也解釋明白了,也只是在性理一類的書上添上‘某氏曰’一段言語,在講學衙門中多了一宗卷案而已。后世研討事物義理的人相信這個駁斥那個,信服這個排斥那個,百世后汗牛充棟都是這種論調,不知對國家的存亡、萬姓的生死、身心的邪正,又有什么用處?我只有個粗法子,你只把存心養性、約束言行、處事接物、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事的大本和小節都事事學到心里去,再講以上的問題也不遲。”問:“理氣性命終究不能談嗎?”我說:“以上講的這些就是理氣性命表現最明顯的地方,除去了零散的數就沒有總數。”
注釋
【注釋】①無極:指最原始的無形無象的本體。《老子》二十八章:“復歸于無極。”周敦頤又提出“無極而太極”,朱熹認為“無極”既無方所又無形狀,是用來形容太極的。從此,無極成為理學家經常討論的命題之一。 ②汗牛充棟:形容書籍之多。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充棟宇,指書籍堆滿屋子。汗牛馬,是說牛馬拉著書籍累得出汗。 ③大本:《中庸》第一章:“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朱熹注:“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體也。” ④撒數:零散之數。呂坤重視實際,反對空談性命。
上一篇:或問:中之道,堯舜傳心,必有至玄至妙之理?余嘆曰:只就我兩人眼前說這飲酒,不為限量,不至過醉,這就是飲酒之中。這說話,不緘默,不狂誕,這就是說話之中。是作揖跪拜,不煩不疏,不疾不徐,這就是作揖跪拜之中。一事得中,就是一事底堯舜,推之萬事皆然。又到那安行處,便是十全底堯舜。
下一篇:公卿爭議于朝,曰天子有命,則屏然不敢屈直矣。師儒相辯于學,曰孔子有言,則寂然不敢異同矣。故天地間,惟理與勢為最尊。雖然,理又尊之尊也。廟堂之上言理,則天子不得以勢相奪。即相奪焉,而理則常伸于天下萬世。故勢者,帝王之權也;理者,圣人之權也。帝王無圣人之理,則其權有時而屈。然則理也者,又勢之所恃以為存亡者也。以莫大之權無僭竊之禁,此儒者之所不辭而敢于任斯道之南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