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自井田廢而竊劫始多矣。飽暖無資,饑寒難耐,等死耳。與其瘠僵于溝壑無人稱廉,不若茍活于旦夕未必即犯。彼義士廉夫尚難責(zé)以餓死,而況種種貧民半于天下乎?彼膏粱文繡坐于法堂而嚴(yán)刑峻法以正竊劫之罪者,不患無人,所謂“哀矜而勿喜”者誰與①?余以為,衣食足而為盜者,殺無赦;其迫于饑寒者,皆宜有以處之。不然,罪有所由而獨(dú)誅盜,亦可愧矣。
【譯文】自井田制廢除以后,偷竊搶劫的事情就開始增多了。沒了土地,就無法做到飽暖,饑寒難以忍耐,就和等死差不多了。與其凍餓死于溝壑而無人稱頌廉潔,不如以竊劫的方法茍活于旦夕而未必會(huì)被發(fā)現(xiàn)。對(duì)于那些義士廉夫尚難以要求他們挨餓等死,何況那些半布天下的各種各樣的貧民呢?那些吃著精美的食物、穿著錦繡的衣服、高坐于法堂之上、用嚴(yán)刑峻法來審理竊劫之罪的人,不怕沒有,但是能夠同情人民,看到人們犯了罪而能夠哀憐的又有誰呢?我認(rèn)為,對(duì)那些衣食豐足而為盜的人,可以處以死刑而不要赦免;對(duì)于迫于饑寒而為盜的人,都應(yīng)根據(jù)具體情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不然的話,他們犯罪是有原因的,而只是懲治他們,這是讓人感到羞愧的事啊!
注釋
【注釋】①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zhux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朱熹注:“民散,謂情義乖離,不相維系。謝氏曰:‘民之散也,以使之無道,教之無素。故其犯法也,非迫于不得已,則陷于不知也。故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卑я?哀憐,同情。
上一篇:君子小人調(diào)停,則勢(shì)不兩立,畢竟是君子易退,小人難除。若攻之太慘,處之太激,是謂土障狂瀾,灰埋烈火。不若君子秉成而擇才以使之,任使不效,而次第裁抑之。我懸富貴之權(quán)而示之的,曰:如此則富貴,不如此則貧賤。彼小人者,不過得富貴耳,其才可以僨天下之事,亦可以成天下之功;可激之釀天下之禍,亦可養(yǎng)之興天下之利。大都中人十居八九,其大奸兇極頑悍者亦自有數(shù)。棄人于惡而迫之自棄,俾中人為小人,小小人為大小人,甘心抵
下一篇:宇宙內(nèi)大情種,男女居其第一。圣王不欲裁割而矯拂之,亦不能裁割矯拂也。故通之以不可已之情,約之以不可犯之禮,繩之以必不赦之法,使縱之而相安相久也。圣人亦不若是之亟也,故五倫中父子、君臣、兄弟、朋友,篤了又篤,厚了又厚,惟恐情意之薄。惟男女一倫是圣人苦心處,故有別先自夫婦始,本與之以無別也,而又教之以有別,況有別者而肯使之混乎?圣人之用意深矣,是死生之衢而大亂之首也,不可以不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