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君子小人調停,則勢不兩立,畢竟是君子易退,小人難除。若攻之太慘,處之太激,是謂土障狂瀾,灰埋烈火①。不若君子秉成而擇才以使之,任使不效,而次第裁抑之。我懸富貴之權而示之的,曰:如此則富貴,不如此則貧賤。彼小人者,不過得富貴耳,其才可以僨天下之事,亦可以成天下之功;可激之釀天下之禍,亦可養之興天下之利。大都中人十居八九,其大奸兇極頑悍者亦自有數。棄人于惡而迫之自棄,俾中人為小人,小小人為大小人,甘心抵死而不反顧者,則吾黨之罪也。噫!此難與君子道,三代以還,覆轍一一可鑒。此品題人物者所以先器識也。
【譯文】為君子和小人居中調停,則雙方勢不兩立,最終還是君子容易退讓,小人難以除掉。如果對小人攻之太慘、處之太激,這就叫做用土來阻擋狂瀾,用灰來埋藏烈火。不如讓君子秉成其事,選擇有才能的小人來任用,如果做不出成績,就降級使用。我高懸富貴的權柄作為標的,告訴他們說:如此則能取得富貴,不如此則會貧賤。那些小人,只不過為了富貴而已,他們的才干可以壞天下的事,也可以成就天下的功業,激之可釀成天下之禍,養之可興天下之利。大體說來,世人之中,中等的人十居八九,大奸兇極頑悍的人也是少數。如果因人有點兒惡行就丟棄不管,迫使他自暴自棄,就會使中人也變成小人,小小人變為大小人,而且會甘心抵死而不回頭,造成這種后果,就是我們這些人的罪過了。唉!這話難以和君子講。三代以后,這樣迫使小人自暴自棄、鋌而走險的情況很多,可以一一作為借鑒。這是品評人物的人應當先具備的氣量和識見。
注釋
【注釋】①埋:原作“理”,據《呂新吾全集》改。
上一篇:泰極必有受其否者,否極必有受其泰者。故水一壅必決,水一決必涸。世道縱極,必有操切者出,出則不分賢愚,一番人受其敝。嚴極必有長厚者出,出則不分賢愚,一番人受其福。此非獨人事,氣數固然也。故智者乘時因勢,不以否為憂,而以泰為懼。審勢相時,不決裂于一懲之后,而驟更以一切之法。昔有獵者入山,見騶虞以為虎也,殺之,尋復悔。明日見虎以為騶虞也,舍之,又復悔。主時勢者之過于所懲也,亦若是夫。
下一篇:自井田廢而竊劫始多矣。飽暖無資,饑寒難耐,等死耳。與其瘠僵于溝壑無人稱廉,不若茍活于旦夕未必即犯。彼義士廉夫尚難責以餓死,而況種種貧民半于天下乎?彼膏粱文繡坐于法堂而嚴刑峻法以正竊劫之罪者,不患無人,所謂“哀矜而勿喜”者誰與?余以為,衣食足而為盜者,殺無赦;其迫于饑寒者,皆宜有以處之。不然,罪有所由而獨誅盜,亦可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