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世間萬物皆有所欲,其欲亦是天理人情。天下萬世公共之心,每憐萬物有多少不得其欲處。有余者,盈溢于所欲之外而死;不足者,奔走于所欲之內而死。二者均,俱生之道也。常思天地生許多人物,自足以養之,然而不得其欲者,正緣不均之故耳。此無天地不是處,宇宙內自有任其責者。是以圣王治天下不說均就說平,其均平之術只是絜矩①,絜矩之方只是個同好惡。
【譯文】世間萬物都有欲望,這些欲望都是天理人情。天下萬世那些出于公心的人,每每憐憫萬物有多少不能得到自己應有的欲望。欲望得到過分滿足的,會因為欲望已超過了他的需要而導致死亡;欲望得不到滿足的,也會為了要滿足欲望到處奔波而勞累抑郁致死。二者如果均平的話,便都可以很好地生存。我常想,天地生這么多的人物,自然足以養育他們,然而有許多不能滿足的,正因為不均的緣故。這里天地沒什么錯處,宇宙內自有應承擔責任的人。因此圣王治理天下,不是說均,就是說平,均平的辦法就是要有法度,實行法度的辦法就是能根據共同的好惡推己及人。
注釋
【注釋】①絜(xié)矩:絜,度量。矩,法度。《大學》第十章:“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朱熹注:“是以君子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愿,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上一篇:智慧長于精神,精神生于喜悅,喜悅生于歡愛。故責人者,與其怒之也,不若教之;與其教之也,不若化之。從容寬大,諒其所不能而容其所不及,恕其所不知而體其所不欲,隨事講說,隨時開諭。彼樂接引之誠而喜于所好,感督責之寬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無不長進。故曰“敬敷五教在寬”,又曰“無忿疾于頑”,又曰“匪怒伊教”,又曰“善誘人”。今也不令而責之豫,不言而責之意,不明而責之喻,未及令人,先懷怒意,梃詬恣加,既罪矣而
下一篇:秦家得罪于萬世,在變了井田上。春秋以后井田已是十分病民了,但當復十一之舊,正九一之界,不當一變而為阡陌。后世厚取重斂,與秦自不相干。至于貧富不均,開天下奢靡之俗,生天下竊劫之盜,廢比閭族黨之法,使后世十人九貧,死于饑寒者多有,則壞井田之禍也。三代井田之法,能使家給人足、俗儉倫明、盜息訟簡,天下各得其所。只一復了井田,萬事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