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堯、舜無不弊之法,而恃有不弊之身,用救弊之人,以善天下之治,如此而已。今也不然,法有九利不能必其無一害,法有始利不能必其不終弊。嫉才妒能之人,惰身利口之士,執其一害終弊者訕笑之,謀國不切而慮事不深者從而附和之,不曰“天下本無事,安常襲故何妨”;則曰“時勢本難為,好動喜事何益”。至大壞極弊,瓦解土崩而后付之天命焉。嗚呼!國家養士何為哉?士君子委質何為哉①?儒者以宇宙為分內何為哉?
【譯文】堯、舜也沒有毫無弊病的法令,只有依仗自己沒有任何私念而又一心為民的心,使用挽救弊病的人,來管理好天下,只是如此而已。現在則不然,法有九分益處,不能保證沒有一分有害的地方;執法的開端是好的,也不能保證終了沒有弊病。但那些嫉才妒能的人,身懶口利之士,抓住這一分有害的地方和最終時的弊病,就大肆嘲笑變革的人;而那些對國家的大策謀劃得不切合實際,考慮事情又不周密的人,就附和著一起攻擊,不是說“天下本來沒事,安于常規、因襲過去的辦法又有何妨”?就是說“時勢本來難以改變,喜歡變動多事又有什么好處”?直到法律弊端百出,壞到了極點,乃至整個形勢瓦解土崩,這時又說是天命決定的。唉!國家養了這么多的官吏到底為什么呢?士君子把自己交給國家又是為什么呢?儒者把治理天下作為自己的責任,但又干了些什么呢?
注釋
【注釋】①委質:《史記·仲尼弟子傳》:“子路后儒服委質。”《索隱》引服虔注《左傳》:“古者始事,必先書其名于策,委死之質于君,然后為臣,亦必死節于其君也。”
上一篇:為人上者,只是使所治之民個個要聊生,人人要安分,物物要得所,事事要協宜,這是本然職分。遂了這個心,才得暢然一霎歡,安然一覺睡。稍有一民一物一事不妥帖,此心如何放得下。何者?為一郡邑長,一郡邑皆待命于我者也。為一國君,一國皆待命于我者也。為天下主,天下皆待命于我者也。無以答其望,何以稱此職?何以居此位?夙夜汲汲圖維之不暇,而暇于安富尊榮之奉,身家妻子之謀,一不遂心而淫怒是逞耶?夫付之以生民之寄,寧為
下一篇:官多設而數易,事多議而屢更,生民之殃未知所極。古人慎擇人而久任,慎立政而久行,一年如是,百千年亦如是,不易代不改政,不弊事不更法。故百官法守一,不敢作聰明以擅更張。百姓耳目一,不至亂聽聞以乖政令。日漸月漬,莫不遵上之紀綱法度以淑其身,習上之政教號令以成其俗。譬之寒暑不易,而興作者歲歲有持循焉;道路不易,而往來者年年知遠近焉。何其定靜,何其經常,何其相安,何其易行,何其省勞費。或曰:法久而弊,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