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余觀察晉中①,每升堂,首領官凡四人,先揖堂官,次分班對揖,將退,則余揖手,四人又一躬而行。一日三人者以公出,一人在堂,偶忘對班之無人,又忽揖下,起愧不可言,群吏忍口而笑。余揖手謂之曰:“有事不妨先退。”揖者退,其色頓平。昔余令大同日②,縣丞到任,余讓筆揖手,丞他顧而失瞻,余面責簿吏曰:“奈何不以禮告新官?”丞愧謝,終公宴不解容。余甚悔之。偶此舉能掩人過,可補前失矣,因識之以充忠厚之端云。
【譯文】我在晉中任按察史的時候,每當升堂時,首領官共四人,先向堂官作揖,然后分班對揖。將退時,我拱手作揖,四人鞠一躬退出去。一天,三個人因公外出,一個人在堂上,偶然忘記對班無人,又作揖行禮,起來以后愧不可言,群吏也掩口而笑。我拱手作揖說:“有事不妨先退。”作揖的人退下,臉色頓時平和下來。從前我任大同守令時,縣丞到任,我讓筆拱手作揖,縣丞看別處而沒看到我作揖,我就當面斥責簿吏說:“為什么不把禮節告訴新官?”縣丞慚愧地謝罪,直到公宴結束面色都不自然。我很后悔。這次偶然遇到這件能掩人過錯的機會,可以彌補我以前的過失了。因此記下來,以擴充忠厚品德的端緒。
注釋
【注釋】①觀察晉中:呂坤于明神宗萬歷十七年(1589)任山西按察吏。 ②令大同日:呂坤于明神宗萬歷三年(1575)由襄垣令調任大同。
上一篇:圣人處小人,不露行跡,中間自有得已處。高崖陡塹,直氣壯頄,皆褊也。即不論取禍,近小丈夫矣。孟子見樂正子從王歡,何等深惡,及處王歡,與行而不與比,雖然,猶形跡矣。孔子處陽貨,只是個紿法,處向魋,只是個躲法。
下一篇:以多惡棄人,而以小失發端,是藉棄者以口實,而自取不韙之譏也。曾有一隸,怒撻人,余杖而恕之。又竊同舍錢,又杖而恕之,且戒之曰:“汝慎,三犯不汝容矣!”一日在宴,醉而寢。余既行矣,而呼之不至,既至托疾,實醉也。余逐之。出語人曰:“余病不能從,遂逐我。”人曰:“某公有德器,乃以疾逐人耶?”不知余惡之也,以積愆而逐之也。以小失則余之拙也。雖然,彼藉口以自白,可為他日更主之先容,余拙何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