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心相信,則跡者土苴也①,何煩語言?相疑,則跡者媒蘗也②,益生猜貳。故有誓心不足自明,避嫌反成自誣者,相疑之故也。是故心一而跡萬,故君子治心不修跡。《中孚》③,治心之至也,豚魚且信,何疑之有。
【譯文】如果內心互相信任,就是有些可疑的跡象,也如同泥土和枯草一樣不被注意,何須用語言解釋呢?如果內心有猜疑,可疑的跡象正好成了媒介,更會增加猜疑。所以用發誓的辦法表白也無用處,表示避嫌反而給自己招來猜疑。這是因為互相不信任的緣故。因此,每人的心只有一個,可表現出的跡象卻有千萬,所以君子只注意心的修養而不注重外表的行為。《易·中孚》,講心的修養是最明白徹底的,連愚鈍無知的豚魚都可以達到誠信,還有什么可疑的呢!
注釋
【注釋】①:行跡,行為。土苴(zhǎ):泥土和枯草,比喻極為輕賤之物。 ②媒蘗:媒,酒母;蘗,曲。媒蘗,醞釀之意。比喻挑撥是非,陷人于罪。 ③中孚:《易》卦名。《周易·中孚》:“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彖》:“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正義》曰:“信發于中謂之中孚。魚者,蟲之幽隱;豚者,獸之微賤,入主內有誠信則雖微隱之物,信皆及矣。”
上一篇:士大夫居鄉,無論大有裨益,只不違禁出息、倚勢侵陵、受賄囑托、討占夫役,無此四惡,也還算一分人。或曰:家計蕭條,安得不治生?曰:治生有道,如此而后治生,無勢可藉者死乎?或曰:親族有事,安得不伸理?曰:官自有法,有訟必藉請謁,無力可通者死乎?士大夫無窮餓而死之理,安用寡廉喪恥若是。
下一篇:事事有實際,言言有妙境,物物有至理,人人有處法,所貴乎學者學此而已。無地而不學,無時而不學,無念而不學,不會其全,不詣其極不止,此之謂學者。今之學者果如是乎?留心于浩瀚博雜之書,役志于靡麗刻削之辭,耽心于鑿真亂俗之技,爭勝于煩勞苛瑣之儀,可哀矣。而醉夢者又貿貿昏昏,若癡若病,華衣甘食而一無所用心,不尤可哀哉!是故學者貴好學,尤貴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