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大行之美以孝為第一,細行之美以廉為第一,此二者君子之所務敦也。然而不辨之申生不如不告之舜①,井上之李不如受饋之鵝②,此二者孝廉之所務辨也。
【譯文】崇高的品德中最美的以孝為第一,細小的品德中最美的以廉為第一,對這兩種品德,君子必須篤厚。然而順從父親,不為自己辨冤的申生,不如不征求父親同意就娶妻的舜;陳仲子吃井邊的李子,還不如吃送來的鵝肉。對這兩種不同的孝行和廉行,人們必須加以分辨。
注釋
【注釋】①不辨之申生:據《左傳》僖公四年、《禮記·檀公上》載,驪姬譖申生,欲加害之,申生不辨冤,不出走,臨終前告狐突,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希望狐突幫助其父晉獻公。史書稱他為“恭世子”。并評論說:“晉侯殺其世子申生,父不義也。孝子不陷親于不義,而申生不能自理,遂陷父有殺子之惡,雖心存孝而于理終非,故不為孝,但謚為恭,以其順于父事而已。”不告之舜,指舜娶堯之二女而未告其父瞽叟。《孟子·離婁上》:“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②井上之李不如受饋之鵝:事見《孟子·滕文公下》。陳仲子不食兄祿,不居兄屋,不食他人饋兄之鵝,餓得爬到井邊吃金龜子吃剩的李子。但孟子仍認為他夠不上“廉”,因他做得過分了。
上一篇:禮義之大防,壞于眾人一念之茍。譬如由徑之人,只為一時倦行幾步,便平地踏破一條蹊徑。后來人跟尋舊跡,踵成不可塞之大道。是以君子當眾人所驚之事略不動容,才干礙禮義上些須,便愕然變色,若觸大刑憲然。懼大防之不可潰,而微端之不可開也。嗟夫!此眾人之所謂迂而不以為重輕者也,此開天下不可塞之釁者,自茍且之人始也。
下一篇:予不好走貴公之門,雖情義所關,每以無謂而止。或讓之,予曰:奔走貴公,得不謂其喜乎?或曰:懼彼以不奔走為罪也。予嘆曰:不然。貴公之門奔走如市,彼固厭苦之,甚者見于顏面,但渾厚忍不發于聲耳。徒輸自己一勤勞,徒增貴公一厭惡,且入門一揖之后,賓主各無可言,此面愧赧已無發付處矣。予恐初入仕者狃于眾套而不敢獨異,故發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