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寰尚有遺民在,大節難隨九鼎淪。》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人寰尚有遺民在,大節難隨九鼎淪。
人寰: 人間、人世。遺民: 改朝換代后不仕新朝的人,此指作者自己。九鼎: 《史記·武帝紀》: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后來成為古代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也代指國家。句意: 人世上還有遺民存在,我決不因國家淪亡而喪失民族氣節。表現了詩人不向清人投降的決心。
清顧炎武 《陳生芳績兩尊人先后即世,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詞旨哀惻,依韻奉和》 之二: “帝后登遐一忌辰,天仇國恥世無倫。那知考妣還同日,從此河山遂不春。弘演納肝猶報主,王裒泣血倍思親。人寰尚有遺民在,大節難隨九鼎淪。” (《顧亭林詩文集》二卷323頁)
上一篇:《井泉分地脈,砧杵共秋聲.》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