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語出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詩曰:“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綠:吹綠,動詞。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溫暖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長江南岸的草木,故鄉(xiāng)真美啊,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故鄉(xiāng)呢!此詩“綠”字用得極好,成為古來講究煉字的談資。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八:“王荊公絕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綠”字用為動詞,并非王安石首創(chuàng),唐詩中已早見且屢見:丘為《題農(nóng)父廬舍》:“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李白《侍從宜春苑賦柳色聽新鶯百囀歌》:“東風已綠瀛洲草”;常建《閑齋臥雨行藥至山館稍次湖亭》:“行藥至石壁,東風變萌芽。主人山門綠,小隱湖中花。”王句也許是受到了前人的啟發(fā),而“綠”字也確實用活了。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或只引前一句來描述春天已回到人間。
例如
①末了,我舒出一口氣,站起來,同江邊主人握手言別,心中油然生起“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首詩句。48個春天已經(jīng)過去了,今日有幸回到這個“家”,我怎能不感慨萬千呢!(摘自李真《重回金沙江》)
②自然,現(xiàn)在這些都可以按下不表了,而今春風又綠江南岸,想必我的老同學正在不同的崗位上,為建設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新天地而忙碌著,又顧不上通訊敘舊了。(摘自吳巖《從寂寞中走出去》)
③而描寫梅雨潭的綠則不同了,形容那綠色是“鮮潤的”又是“滑滑的明亮”,真像“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綠色就顯得水靈靈的,晶瑩又潤滑的,它并不給人清冷之感,卻倒令人覺得溫煦而舒坦。連蔚藍的天都融化入綠了,這簡直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綠得汪汪洋洋,醉人心靈。(摘自時萌《朱自清的散文風格》)
④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以綿綿詩意,把岸這一稚拙的江南風物,深深地烙進人們的心里。江南文人王安石對“綠”字的斟酌,歷來為人頌揚。(摘自陳志宏《江南岸》)
⑤古往今來,遷客騷人,都對“綠色”情有獨鐘,發(fā)出了不絕的贊嘆:“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波蘸岸綠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綠流淌哪里,生機就在那里;綠注入哪里,靈氣就在那里;綠色溶進哪里,真情就在那里;綠鑲嵌哪里,美感就在那里。(摘自楊濤《那一片綠》)
上一篇: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詩句解讀
下一篇: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