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語出晉·陶潛《飲酒》二十首之五。詩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欲辯”句:《莊子·齊物論》:“辯也者,有不辯也,大辯不言。”《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這其中有真正的意趣,欲待解說,卻又忘了想要說什么話了。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表達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領會真意,不可言說,也無待言說。
例如
①廳外風光盡收框中,宛若一幅幅天然壁畫。南檐下懸有慈禧題額:“湖山真意”。您自然會想起陶淵明《飲酒》詩中的名句:“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摘自佘樹森《名園雜拾》)
②人生的妙諦,人類的至情,文章的菁華,藝術的真善美,往往蘊育于日常生活的起居、行止、飲食之中。“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那自然是臻于化境。但多數(shù)的時候,還是可以辯可以言的,也可以寫出一篇篇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佳什。(摘自袁鷹《清風小引》)
③我呼吸著綠色的空氣,感到無比清新與舒暢。感悟到“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真諦。(摘自段菊榮《森林的頌歌》)
④曾經(jīng)以為10年會很久遠,出刊100期會很漫長,但時光飛逝,盡失從前,突然要說說10年間的事,頗有點“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感覺。(摘自張鵬《十年歷程 百期足跡》)
⑤山水畫,則更能體現(xiàn)畫家的真性情,古來畫家多作山水,不是沒有道理的。或千巖萬壑,或一角半壁,可以寫實,可以寫心,可以坐對,可以臥游,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摘自金玲《含英咀華厚積薄發(fā)》)
上一篇:溫庭筠《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翻譯與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此時無聲勝有聲》翻譯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