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法律名言大全·法立則國治》的名人名言
國家是不容分裂的,因為國家所依存的乃是法律。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法律要求人們有儉樸的風俗,才能有贏余去獻給國家。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
如果法律在社會關系中不能得到實現,最好的法律也沒有什么社會價值。
〔俄〕雅維茨《法的一般理論》
能夠結合成合乎理性的社會的,只有合乎理性的法令,而不是沒有理性的法令。
〔法〕馬布利《馬布利選集》
在階級社會中沒有國家就不可能存在法,從而法是階級統治的工具之一。
〔俄〕雅維茨《法的一般理論》
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不是官員而是法律。
〔法〕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國家是許多人依據法律組織起來的聯合體。
〔德〕康德《法律哲學》
立法權和執行權往往是分立的。
〔英〕洛克《政府論》下篇
法律要求包括權利,任何一種超過一個人自身的權利就是自由;任何一種超過他人的權力就是權威。
〔荷〕格老秀斯《戰爭與和平法》
法律總順從帝王的心愿。
〔西〕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帶來安定的兩種力量是法律和禮貌。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法律如果沒有輿論的支持幾乎毫無力量。
〔英〕 羅素《權力論》
法律越嚴,財產不平等的危害越小。
〔法〕馬布利《馬布利選集》
如果不執行法律,新建立的社會就要垮臺。
〔法〕馬布利《馬布利選集》
法必須以整個社會福利為其目標。
〔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選》
法律是制度的一種形式,好的法律就一定代表好的制度。
〔古希臘〕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社會誕生時是共和國的首領在創設制度,此后便是由制度來塑造共和國的領袖了。
〔法〕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
法律是立法者創立的特殊的和精密的制度;風俗和習慣是一個國家一般的制度。
〔法〕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
當無理性的社會制度消滅時,個人獎懲、無知、低級的情感和欲念、犯罪和貧困都將立即消失。
〔英〕歐文《歐文選集》
憲法是根本法,而且僅僅是根本法。
〔蘇〕斯大林《斯大林文選》
在任何一個國家里,規定私有制和尊重私有財產的條款的法律是根本法,但不能因為它是根本法就說它是不能改變的。
〔法〕圣西門《論財產和法制》
制度時,則國俗可化,而民從制; 治法明,則官無邪。
(戰國)商鞅《商君書·壹言》
民本,法也。
(戰國)商鞅《商君書·畫策》
法者,君之命也。
(漢) 王符《潛夫論》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春秋)管仲《管子·法法》
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縣命也。
(春秋)管仲《管子·禁藏》
道法萬全,智能多失。
(戰國)韓非《韓非子·飾邪》
立善防惡謴之禮,禁非立是謴之法。
(晉) 傅玄《傅子·法刑》
以道為常,以法為本。
(戰國)韓非《韓非子·飾邪》
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
(春秋)管仲《管子·七臣七主》
禮法殊途而同歸。
(晉) 傅玄《傅子·法刑》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傳》
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
(戰國)商鞅《商君書·定分》
民之仰法,猶魚之仰水。
(漢)桓寬《鹽鐵論》
法者,治之端也。
(戰國) 荀況 《荀子·君道》
禮治君子,法治小人。
(清) 史襄哉《中華諺?!?/p>
最強之邦,由法善也。
(清)洪仁玕《資政新篇》
仁者,為治之具;刑者,輔治之法。
(宋)朱熹《四書集注·論語集注》
仁者為政之脂粉,刑者御世之轡策。
(晉)葛洪《抱樸子·用刑》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 法以砥焉,化愚為智。
(唐)劉禹錫《砥石賦》
刑一而正百,殺一而慎萬。
(漢)桓寬《鹽鐵論·疾貪》
法立于上則俗成于下。
(宋)蘇轍《河南府進士策問三首之一》
上以制下,寡以統眾,而綱紀定矣。
(宋)司馬光《〈太玄·玄首〉 注》
大者為綱,小者為紀,所以張理上下,整齊人道也。
(宋)司馬光《白虎通·三綱六紀》
一以治萬,少以制眾,其唯綱紀乎?綱紀立而治具成矣。
(宋)司馬光《潛虛·體圖》
為治而去法令,猶欲無饑而去食也。
(戰國)商鞅《商君書·定分》
君子為國,正其綱紀,治其法度。
(宋) 蘇轍《新論下》
圣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
(春秋)管仲《管子·法法》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戰國)韓非《韓非子·有度》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法必行之也。
(漢)桓寬《鹽鐵論·申韓》
世有亂人而無亂法。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杜畿傳》
立法善于天下,則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
(宋) 王安石《石公》
國家以法制為先,法制以遵行為要。
(清) 洪仁玕《立法制宣諭》
一民之軌莫如法。
(戰國)韓非《韓非子·有度》
達法而民無邪。
(戰國)商鞅《商君書·錯法》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戰國)韓非《韓非子·詭使》
人勝法,則法為虛器;法勝人,則人為備位; 人與法并行而不相勝,則天下安。
(宋)蘇軾《應制舉上兩制書》
有法制而后有國家,此千秋不易之大經,而尤為今茲萬不容身之急務也。
(清)洪仁玕《立法制演諭》
法明則人信,法一則主尊。
(宋)主溥《唐會要》卷39
治民一眾,不知法不可。
(春秋)管仲《管子·七法》
明主慎法規。
(戰國)商鞅《商君書·君臣》
約法三章日,恩重四百基。
(元)耶律楚材《懷古一百韻寄張敏之》
約之以禮,裁之以法。
(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
古者以仁義行法律,后世以法律行仁義。
(宋)蘇洵《議法》
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照。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紀》
明主愛權重信,而不以私害法。
(戰國)商鞅《商君書·修權》
以法從人,不若以人從法。
(宋)楊萬里《論吏部恩澤之敝扎子》
治民無常,唯法為治。
(戰國)韓非《韓非子·心度》
有亂君,無亂國; 有治人,無治法。
荀況《荀子·君道》
法敗則國亂。
(戰國)韓非《韓非子·難一》
圣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
(春秋)管仲《管子·法法》
且法,時之準繩也,國之權衡也。
(唐)吳兢《貞觀政要·公平》
國不可無法,有法而不善,與無法等。
(清)沈家本《新譯法規大全序》
刑法者,國家之所貴重,而私議之所輕賤。
(清)沈家本《新譯法規大全序》
法者天下公器也。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所謂法,治國之經制也。
嚴復《專制形質》
刑法不道,眾民不能順;舉措不當,眾民不能成。
(春秋)管仲《管子·禁藏》
憲法者,國家之構成法,亦即人民權利之保障法也。
孫中山 《孫中山全集》
國要有國法,黨要有黨規黨法。黨章是最根本的黨規黨法,沒有黨規黨法,國法就很難保障。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
上一篇:關于《法律名言大全·法律是自由和民主的衛士》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關于《學習名言大全·溫故知新》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