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劉向《新序·雜事第二》記載:良醫扁鵲見齊桓侯,站了一會說:你有病,病在皮膚之間,要不早治,恐怕會發展。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走后,桓侯說:當醫生的總喜歡把沒有病的人說成有病,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過了十天,扁鵲又被召見。說:你的病已深入肌肉,不早治,還會發展?;负詈懿桓吲d,沒理他。又過了十天,扁鵲又被召見。說:你的病已深入到腸胃,如不早治,還會發展?;负钣植焕硭?。又過了十天,扁鵲又被臺見。他見到桓侯回身就走?;负钍谷藛査Kf,以前的病還都有法治,現在病入骨髓,就歸閻王爺管了,人是無能為力的。又過了五天,桓侯渾身疼痛。再找扁鵲,扁鵲已逃了。桓侯不久就死了。“故良醫之治疾也,攻之于腠理。”
本段大意:描述扁鵲醫術之高,能見微知著。腠理:皮膚的紋理。這里指病在皮膚之間,屬于極輕微的病。攻:醫治。本條大意:好的醫生治病,病在皮膚之間時就下手醫治,以防發展。比喻任何事都應該在萌發時早日解決,不要讓它蔓延。本段又見于《韓非子·喻老》。齊桓侯作“蔡桓公”,內容基本相同。
上一篇:《良劍期乎斷,不期乎莫邪.》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良醫服百病之方,治百人之疾;大才懷百家之言,故能治百族之亂.》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