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僖公五年》記載:晉侯讓士(wěi)為公子夷吾、重耳在蒲地和屈地修城,因修得不滿意,公子夷吾告訴了晉侯。晉侯責備了士
,士
回去賦詩,說:“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狐裘:狐貍皮襖。尨茸:méng róng,蓬松的樣子。三公:三個領導人,這里指晉侯、夷吾、重耳。兩句大意是:一個國家有三個領導人,我到底聽從誰是呢?后用以比喻上面領導人多,意見又不一致,下面的人不知聽誰的才對。
成語:一國三公。
《左傳·僖公五年》記載:晉侯讓士(wěi)為公子夷吾、重耳在蒲地和屈地修城,因修得不滿意,公子夷吾告訴了晉侯。晉侯責備了士
,士
回去賦詩,說:“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狐裘:狐貍皮襖。尨茸:méng róng,蓬松的樣子。三公:三個領導人,這里指晉侯、夷吾、重耳。兩句大意是:一個國家有三個領導人,我到底聽從誰是呢?后用以比喻上面領導人多,意見又不一致,下面的人不知聽誰的才對。
成語:一國三公。
上一篇:《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