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我新安為朱子桑梓①之邦,則宜讀朱子②之書,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以鄒魯③之風自持,而以朱子之風傳子若孫也。
【譯注】
①桑梓: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后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②朱子:即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朱熹為北宋以來理學之集大成者,被尊為古代理學正宗,他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后人將他視為儒學宗師。③鄒魯:鄒城古代叫鄒縣,春秋時期曹姓邾國后改名鄒國,在這片大地上誕生了孔丘、孟軻、王叔和等人,儒家學派起于此地,習慣上稱鄒縣為孔孟桑梓之地。
這句話的大意是:徽州為朱熹的家鄉,就應該讀朱熹的書,服從朱熹的教導,秉承朱熹的理學,以孔孟儒學精神要求自己,用朱熹的遺風傳教子孫后代。
輯自休寧《茗洲吳氏家典》卷首序(雍正刻本)。
【感悟】
徽商在經營活動中同樣遵循以義制利、誠信經商的商業道德準則。徽州是著名的思想家、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的故鄉,徽商以朱熹的理學思想為其文化內核。
【故事鏈接】
徽州巨富胡貫三為自己定下“以善為本”、“以和為貴”、“以德為基”的十二字準則。在其經營過程中嚴格遵守“以誠待人”、“以信處事”、“以義取利”的商德,故其生意越做越大,成為江南首富之一,在其致富后,不忘造福鄉里,恤災扶困,修橋補路,修建書院。他樂善好施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
【延伸閱讀】
在商業交往中,徽商形成了以誠待人,以信服人;薄利競爭,甘為廉賈;寧可失利,不可失義;注重質量,提高信譽的商業道德。
上一篇:李白《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名句解讀
下一篇:《象山之學以治生為先》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