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語出宋·僧志南《絕句》。詩曰:“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杏花般的細雨,飄落在游人身上,欲濕而又不濕;楊柳般的柔風,吹拂在游人臉上,一點不覺其寒。詩人寫游春的感受,巧設比喻,繪出春風春雨的特點,又交待出時令特征,景中有情,物中著色,構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畫面,令人喜悅。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或只引其中一句來描繪春雨之細、春風之柔。
例如
①“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今天和讀者見面的專欄“楊柳風”,即從宋人僧志南這兩句詩中生發(fā)而來。本欄將……發(fā)表典型事例,給不同層次的讀者吹吹“風”。這是春天的風,和煦的風,撲面而無寒意,但要有少許的“辣”味。(摘自《遼寧日報·寄語讀者》)
②“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杏花時節(jié)的微雨,不但肉眼看不見,連衣裳也沾不濕,這大概就是李商隱在圣女祠前碰到的“夢雨”吧。可不是,像夢一般空幻的雨,怎能沾濕衣裳?(摘自陳一凡《風雨三題》)
③但是,一霎時卻又春云舒卷,細雨如絲,立刻又成為“沾衣欲濕杏花雨”的境界了。(摘自杜宣《井岡山散記》)
④不意這樣的機會果真來了。前不久,一個春光融融的日子,我迎著“吹面不寒楊柳風”,回到了五陵原上。(摘自毛琦《蒲公英》)
⑤我愛純潔無瑕的白雪,愛金黃飄香的碩果,愛郁郁蔥蔥的綠蔭,但我更愛暖意融融的春風,因為它有“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溫暖,有“鏡前飄落粉,琴上響余聲”的柔和,更有“東風便試新刀尺,萬葉千花一手裁”的神奇,它具有不可抗拒的生命力,它既能給自然帶來新生,又能給人帶來新的希望。(摘自陳洪軍《春風融堅冰話語潤人心》)
上一篇:陳陶《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名句解讀
下一篇: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