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
語出唐·李白《梁甫吟》。詩中句曰:“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猰 磨牙競人肉,騶虞不折生草莖。”白日:比喻皇帝。杞國:古國名,在今河南省杞縣?!读凶?middot;天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廢寢食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太陽也照不見我的一片赤誠之心,我并非像杞國人那樣無緣無故地擔憂天會塌下來。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憂國憂民之情。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說明憂國憂民,或引用“杞國無事憂天傾”一句來比喻無根據和沒有必要的憂慮與擔心。“杞國”或誤引作“杞人”。
例如
①而詩人李白在安史之亂的前夕作《梁甫吟》,也長嘯高歌:“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同樣是憂國憂民之情,在所謂“開元盛世”之際,故自稱“杞憂”也。(摘自張嘯虎《為憂天者辯》)
②“杞人無事憂天傾”,是千古笑談。然而,倡言“有事”也不要“憂天傾”就對嗎?(摘自王荊《“庶人議”片斷》)
③“憂慮”作為一種意識活動,雖人人皆可產生,但其層次上卻有區別,分量上也不是一樣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詩圣對人民疾苦的呼告;“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則是落魄君王對自身命運的哀婉吟哦;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剖白了真正文人的俠肝義膽;而“杞國無事憂天傾”,卻流露出神經過敏者多余的愁煩。(摘自鄭衛《“憂慮”雜說》)
④岳飛故事、楊家將故事都是這樣的敘事模式。連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詩中也以“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來感慨“白日不照吾精誠”,在“我”和“日”之間有“浮云”作亂。(摘自張立環《傳統戲曲經典的當代闡釋——以電影〈趙氏孤兒〉為例》)
⑤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清代趙翼《冬暖》:“陰陽調夑何關汝,偏是書生易杞憂。”后代這些滿腹經綸不得施展之士,每每以杞人自況,抒發其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有心報國無力回天的政治苦悶,就是在呼應杞人的憂國情懷。(摘自霍然《“杞人憂天”辨》)
上一篇:清朝名言名句·黃景仁名言大全
下一篇: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