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出處】唐·李賀《開愁歌》
【譯注】我正當二十歲,卻在仕途上很不得意,我的一顆心因為愁悶而枯萎,就像凋謝干枯的蘭花一樣。不得意:作者二十一歲應試,初試告捷,不料有人說他父親名晉肅,“晉”與“進”同音,不可舉進士,阻撓他參加進士考試,他為此十分憤懣和苦悶。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年輕人遭受打擊挫折后心情苦悶,情緒低落。[例]然而命蹇時乖,嫉賢妒能的連隊某領導搞“武大郎開店”,一紙命令下來,增木加入到復員回鄉(xiāng)的行列。1976年隆冬,當他離隊回望軍營時,不由得仰天長嘆,發(fā)出了“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的感慨! (李存葆《清泉出山未染塵》)
上一篇:《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