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出處】清·高鼎《村居》
【譯注】青草茂盛,黃鶯飛舞,正是二月天氣,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早春的煙霧中。小孩們放學回來得早,忙趁著春風放起了風箏。拂:掠過。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的霧氣。東風:春風。紙鳶(yuān):紙風箏。鳶,老鷹。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人們在明媚的春光中放飛風箏的情景。亦用前兩句形容草長鶯飛,煙霧繚繞的春景。[例]“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每當清明前后,春光燦爛,暖風拂煦的時日,我縣各地的人們,尤其是少年兒童,喜歡以自己的靈心巧手制成的形形色色的風箏,來到碧草如茵的村頭郊外,乘風放飛,享受那無盡的歡樂情趣。(鮑克讓《風箏》)
上一篇:《草色人心相與閑,是非名利有無間.》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