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
【出處】唐·白居易《花非花》
【譯注】說花不是花,說霧又不是霧。深夜才來,天明就去。來的時候像春夜的夢一樣短暫,去的時候好似早晨的云一樣四處飄散,無處可尋。幾多時:有多少時間,這里是沒有多久的意思。覓(mì):尋。
【用法例釋】一、用以形容云霧煙塵等朦朧飄幻,來去無蹤。[例]一直到太陽照得好高,霧色還是凄迷,陽光灑在霧上反射出迷人的七彩,我漫步林間,像是著了一件輕紗,兀自在古樹下輕盈的舞躍,不禁想起“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陽無覓處”這闋詞,來自空靈的復歸空靈,來自平靜的復歸平靜,只是霧色總是美在云深不知處呀! (林清玄《合歡山印象》)二、用以比喻事物或人縹緲、模糊,來去匆匆,難以追尋捉摸。[例1]或矢口否認,或朦朧其辭,至若《管錐篇》中所說“貌若現身說法,實為化身賓白”(見說《桑中》)也未嘗不可反過來再作一解,即托名化身賓白,實為現身說法。總之,是“花非花,霧非霧”,“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設下重重公案,徒教后人費盡心思作解人,又終難做解人。(楊之水《“風月”談》)[例2]而我卻這樣清醒地離開你了,隔著一座座飛落的車站,這原是大站飛過,小站不停的快車,隔著幾千重不知名的山和水,以及一段很陌生的旅程。我想起白居易的詩:“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杜春風《告別——致WJ》)
上一篇:《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