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任平生。》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一蓑煙雨任平生。
【出處】宋·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譯注】披一身蓑衣,在茫茫煙雨中度過一生,也任憑它去。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編成的雨衣。平生:一生。
【用法例釋】一、用以形容在風雨煙霧中佇立或行進的情景,或形容放浪山水風雨間的情懷。[例]在蘇堤上雨中漫步,越覺得蘇東坡親切可觸,“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這不是和我們于八百多年后今日情景略似嗎?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一蓑煙雨任平生。”(周濤《杭州五記》)二、用以形容任憑人生風雨變幻,處亂不驚,泰然自若的豁達態(tài)度。[例1]我雖然想采取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泰然自若態(tài)度,但客觀上更有“長恨此生非我有”的苦楚,無法自由自在。(梁南《興凱湖三絕》)[例2]對于流俗的偏見,庸人的嘰嘰喳喳,何妨也來個“莫聽”,而“一蓑煙雨任平生”! (謝云《“任之”,“任之”》)
上一篇:《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