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出處】清·鄭燮《題畫竹詩》
【譯注】竹子的莖一節連一節,竹子的千枝萬葉簇擁在一塊兒。我自己不開花,免得撩撥蜜蜂和蝴蝶纏繞不休。攢(cuán):聚集。撩:撩撥,招惹。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竹子節節相連,枝葉茂盛的外觀和清純的品質,或說明竹子一般不開花的習性。常用以比喻人端方自重,不招惹是非。[例1]竹樸素,不為人們所注意,在姹紫嫣紅的春天,則更引不起人們的青睞。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不僅擅長畫竹,生活中還把自己與竹相比,他曾在《竹》一詩中寫道:“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在這首詩中,鄭板橋巧妙地抓住竹不開花這一特點,表白自己寧愿保持本色,也不愿鉆營取寵的態度,這也是竹的品質的寫照。(邱惠敏《竹的精神》)[例2]是的,我的母親是十分美麗的,但她樸素端莊,這就更顯出她的瀟灑和典雅。她曾教我讀過一首鄭板橋的詩:“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幼年時我把這首詩當作兒歌唱著玩;長大成人后我從中領悟到母親的品格和她對我的期望。(劉融忱《潤物細無聲》)
上一篇:《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一蓑煙雨任平生.》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