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宜:應(yīng)當(dāng),應(yīng)該。綢繆(chóumóu):修繕。應(yīng)當(dāng)趁著沒下雨,先修繕房屋;不要臨到口渴了,才急著挖井。指凡事都應(yīng)早做準備。明·朱柏廬《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例】“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中國的文人中,早已有人翻看“極微論”,準備模仿金圣嘆,“潔身自好”的了。(廖沫沙《論婦女救國》)
又作〔寧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例】早在1989年11月,張光斗就寫信給江澤民,提出鑒于中國水資源問題日益嚴重,而在水資源建設(shè)上缺少一個良性運行機制,應(yīng)盡早采取有效對策。“寧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王永利《欲令江河起宏圖》)【提示】“繆”在這里不讀miù。
上一篇:《妄受不為忠,妄施不為惠》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宿草不除,新荑不發(f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