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須常自衡:天之生我,父母之成我,其中人乎,中人以下乎,抑中人以上乎?果中人以下,則鑿井、耕田,已無負于生我矣;或中人也,則隨世波流,亦何負;儻(倘)中人以上也,則上當為五臣、十亂,中當如三杰、二十八人,下之亦須主城、貳郡,實求輔挽氣運,利濟生民。不然,則負我資性,為天地父母之罪人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顏元 《言行錄》,反躬自省類名言句子
人必須經常自我衡量一下: 上天使我生存在世, 父母養育我成人, 我屬于平常的中等人呢, 中等以下的人呢, 還是中等以上的人呢? 如果是中等以下的人, 那么開鑿水井、 耕種田地, 已不辜負上天使我生存在世了; 如果是中等人, 就是隨波逐流,又有何辜負呢; 倘若是中等以上的人,那么處在上層應當做輔助君王治理國家的重臣, 處在中層應當如建立功勛的文臣武將, 處在下層也必須掌管一座城市或做一郡的副職, 實在是希望輔助挽回形勢, 做對民眾有利的事。 不然, 則辜負了我的天資, 成為天地父母的罪人了。
上一篇:《威不足以鎮人而妄夷之,惠不足以感人而妄市之,不智也,禍于是伏焉.仁而得暴,仁者必自反也;暴以招暴,又何異焉.恭者來侮,恭者必自反也;侮者致侮,又何尤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天理勝則精神清明,人欲熾則意思昏濁.此理甚明,而人每舍清明而甘昏濁,暴棄孰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