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名句】君子求諸①己,小人求諸人
【注釋】①諸:之于。
【釋子】君子有事靠自己,小人則求之于別人。
【點評】這是君子與小人的最大不同之處。
參考文獻
《論語·衛靈公》
猜你喜歡
-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 《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譯文與賞析
- 《寧可清貧,不可濁富.》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盧仝·門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 歇后語《老狗對著茅坑發誓》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草木秋死,松柏獨在
- 君王舅子三公位,宰相家人七品官
-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多少英雄齊下淚,一生纏死筆頭中.》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 《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今之學者將個浮躁心觀理,將個委靡心臨事,只模糊過了一生。
- 《功到自然成.》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事物之理有定,而人情意見千岐萬徑。君得其定者而行之,即行跡可疑,心事難白,亦付之無可奈何。若惴惴畏譏,瑣瑣自明,豈能家置一喙哉!且人不我信,辯之何益?人若我信,何事于辯?若事有關涉,則不當以緘默妨大計。
-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
- 《上有一善,下有二譽;上有三衰,下有九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自種自收還自足,不知堯舜是吾君。|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墨子·名言篇·民生為甚欲》鑒賞
- 《十二樓中月自明》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 治道首尚節儉,天地生財有限,惟凡事節...
- 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
- 懷與安,實疚大事。|什么意思|大意|注...
- 益節儉,服飾不事鮮好,持不殺戒,食無...
- 明經節儉,諸儒稱之。|什么意思|大意|...
- 寵而不驕,以謙恭為之本;滿而不溢,以...
- 節儉以立名。|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
- 躬率節儉,以周其乏。|什么意思|大意|...
-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什么意...
- 不節若,則嗟若。無咎。|什么意思|大...
- 治道首尚節儉,天地生財有限,惟凡事節省則不至于窮困。|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蓋修己治人之道,無過于節儉。節儉則嗜欲不行,無聲色貨利之失德,所以為善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衣祿原有定數,必節儉簡省,乃可久延。|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良有司者,茍能出令禁止,教以節儉,率以樸純,使皆省無益之費,以為有用之資。|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以節儉為之倡率,禁難得之貨,明貪墨之刑。|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所有出殯之事,一切皆從儉約。|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愿弟出以廣大之胸,再進以儉約之誡,則盡善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制奢俗以變儉約,止澆風而反淳樸。|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上一篇: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