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愛,是生命的全部。
《人生論》
人們說不可以不懼怕神——這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去愛神,不可以恐懼神,一旦有恐懼之心,便無法去愛,而且神就是愛,所以不能懼怕神。為什么會懼怕愛?不要懼怕神,我們必得靠自己來認識神。如果能真正的認識神,這個世界大概就沒有令人懼怕之物了。
《人生之道》
愛人,是不能強迫的。只有你不去愛,才能阻撓愛。能妨礙愛的東西,就是對“動物性的自己”的愛。
《一日一言》
一個印度哲人說:“就像母親疼愛自己的獨子,照料他、保護他、教育他一樣,你們每一個人,都要在自己身上種植、培養和愛護那世上最寶貴的東西:對他人和對一切有生命者的愛。”所有的信仰都是這樣教導的:婆羅門教,佛教,猶太教,中國的宗教,基督教,穆罕默德的宗教。因此,世界上最為必要的東西就是學會愛。
《生活之路》
我覺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這一笑增加了臉上的魅力,這臉就是美的;如果這一笑不使它發生變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這一笑損害了它,它就是丑的。
《世界情愛箴言錄》
只有愛,只有犧牲,才是惟一真實的、不為客觀情況所左右的幸福。
《一個地主的早晨》
抓住幸福的時機,去愛和被愛吧!這是世間惟一的真實,一切別的都是胡鬧的。這是我們這里惟一關心的事,……
《戰爭與和平》
有些人一遇到一個在某方面幸運的情敵,就立刻抹煞他的一切優點,只看到他身上的缺點;還有些人正好相反,他們最希望在這幸運的情敵身上發現勝過自己的地方,并且忍住揪心的劇痛,一味尋找對方的長處。
《安娜·卡列尼娜》
但你要明白,現在有兩個女人:一個始終堅持她的權利,也就是堅持要你的愛情,這你卻不能給她;另一個女人為你犧牲了一切,對你卻毫無所求。你該怎么辦呢?怎么辦才好呢?這是一大悲劇。
如果你想知道我對這種事情的看法,那我可以告訴你,我不相信這里有什么悲劇。理由是這樣的:我認為戀愛……就是柏拉圖在《酒宴》中所說的兩種戀愛,這兩種不同的戀愛就是對人們的試金石。有些人只懂得這種戀愛,有些人只懂得另一種。對那些只懂得非柏拉圖式戀愛的人,根本談不上什么悲劇不悲劇。那種戀愛是不會有什么悲劇的。“多謝您使我得到了滿足,再見!”——這就是全部悲劇。至于柏拉圖式的戀愛是不會有什么悲劇的,因為這種戀愛始終是純潔無瑕的……
《安娜·卡列尼娜》
安德列王爵握住她的手,仔細看她的眼睛,他心中先前對她的愛情不見了。他內心有一種東西突然改變了;再也沒有先前那種詩意的、神秘的愛著的魅力,只有憐憫她那女性的幼稚的輕弱的心情,對她的專一和忠實的恐懼心,以及一種這時把他和她永遠綁在一起的又難堪又歡喜的責任感。現在的感情,雖然不像先前的那末光明和富于詩意,卻更強烈和更嚴肅了。
《戰爭與和平》
過去任何人對我說,我會有這樣的愛情,我是不會相信的,……這完全不是過去我所熟識的那同一感情。全世界在我眼中這時分為兩半:一半是她,那里一切都是歡喜,希望,光明:另一半是沒有她的一切,那里一切是苦悶和黑暗……
《戰爭與和平》
我們生存的惟一的動機只包括兩種最優美的德行——天真的快樂和對于愛的無邊的需求。
《托爾斯泰傳》
由痛苦或需要,如同饑餓、疲勞、口渴等所引起的每個欲望,都被某種給與快感的肉體上的機能所滿足。因此,一切欲望都沉沒在一個欲望里面:就是解脫一切痛苦和痛苦的根源——肉體。
《安娜·卡列尼娜》
男人和女人相依為命的是:(一)他們的氣質,(二)他們的方法。
《托爾斯泰傳》
無知正是戀愛的主要特點和它的整個迷人處。
《托爾斯泰傳》
要懂得戀愛,人們就不能不犯錯誤,然后再改正它。
《安娜·卡列尼娜》
如果愛一個人,那就愛整個的他,實事求是地照他本來面目去愛他,而不是脫離實際希望他這樣那樣的……
《安娜·卡列尼娜》
假如一個人帶了玩偶走來坐在一個戀愛的人面前,而且開始愛撫著他的玩偶,一如那戀愛者愛撫著他所愛的女人一樣的時候,那個戀愛者一定會很不愉快的。
《安娜·卡列尼娜》
所謂建立在理性上的婚姻是指那些雙方都已不再放蕩的婚姻。那像猩紅熱一樣——每個人都得害過一次才不會再患。
《安娜·卡列尼娜》
只有建立在理性上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
《安娜·卡列尼娜》
嫉妒是一種可恥的感情,人是應當信賴的。
《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
一個家庭要采取任何行動之前,夫妻之間要末是完全破裂,要末是情投意合才行。當夫婦之間的關系不確定,既不這樣,又不那樣的時候,他們就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動了。
《安娜·卡列尼娜》
單純是道德美的第一個條件。美德是可能的,而弱點卻是不可避免的。
《托爾斯泰傳》
彼埃爾跟在她后面幾乎跑進了前廳,忍著喉嚨里的傷感與幸福的淚,披上皮外套,手沒有伸進袖筒,就坐上了雪橇。
“請問現在到哪里去?”車夫問。
“到哪里去?”彼埃爾問自己,“現在能到哪里去呢?還能到俱樂部去嗎?還能去作客嗎?”和他所體驗到的那種傷感與愛的情感比較起來,和娜塔莎最后一次含著眼淚瞥他一眼時的那種動人的感激的目光比較起來,所有的人似乎都是那么可憐,那么可憫。
“回家,”彼埃爾說,雖然是十度的嚴寒,他卻把熊皮外套在他的寬闊的、高興地呼吸著的胸脯前面敞開著。
天氣寒冷,天色明亮。在污穢的、昏暗的街道上,在黑色的屋頂上,是幽暗的星空。彼埃爾只是瞧了瞧天空,不再感覺到:和他的心靈所達到的高度比較起來,一切塵世事物是多么屈辱而卑鄙。到達阿爾巴特廣場時,廣闊的、有星的、幽暗的天空展現在彼埃爾的眼前。幾乎就在卜來其斯清斯卡林蔭大道上的天空當中,閃爍著一顆燦爛的1812年的彗星,它的四周圍繞著、散布著無數的星辰,它和別的星星不同,因為它接近地面,放射出白光,而且有一條長長的向上翹的尾巴,據說,這顆彗星預兆著一切恐怖的事件和世界末日的到來。但是這一顆帶著發光的長尾巴的明亮的星,并沒有在彼埃爾的心中引起任何恐怖的情緒。相反,彼埃爾淚濕的眼睛高興地望著這顆明亮的星。這彗星,似乎以無可比擬的速度,順著拋物線的軌道飛過無限的空間,忽然,好像一支射入地球的箭,插在黑暗天空中它所選定的地方,并且有力地翹起尾巴停住了,發著光,在其他無數的閃耀著光芒的星星之間放射出白光。彼埃爾覺得,這顆彗星是完全符合他那進入新生活的、受感動的、振奮的心靈變化的。
《戰爭與和平》
索菲婭·安德列耶芙娜:
我再也無法忍耐下去了。接連3個星期,每天我都對自己說:今天我一定要說出一切。然而我依然懷著惆悵、悔恨、恐懼和幸福的心情離開了。每天夜里,我都和今天一樣,總是痛苦地對自己說:我為什么沒說呢?我該怎樣說,又說些什么呢?現在,我帶著這封信,如果我又一次沒有說,沒有勇氣對您說出一切,那就讓我交給您這封信吧!
我覺得,你們全家對我有個錯覺,似乎我愛上了您的姐姐麗扎。這是不對的。您寫的中篇小說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讀過之后,我確信了一點,我——杜勃利茲基(索菲婭小說中的男主人公,托爾斯泰以他自詡)——不配憧憬幸福,您對愛情有著美好的、詩一般的追求……您將愛上誰,我不嫉妒,將來也不嫉妒。我覺得,我能為您高興,像為孩子們高興一樣。
過去我曾寫過:只要同您在一起,我立即就會記起我的年齡大和不可能得到的幸福,對,正是您。
但那時,直到后來,我是在欺騙自己。而當時,我也許還能夠扯斷一切,再次回到我那個人奮斗、潛心干事業的狹小的“修道院”中去,可現在我卻什么都做不下去了。我覺得,是我擾亂了你們的家,我失掉了和您——一個誠實的人作為朋友的單純而珍貴的友誼。但我不能離去,卻又沒有勇氣留下來。您,一個誠實的人,要坦率地,不要匆忙,千萬不要匆忙告訴我該怎么辦。一個人嘲笑什么,他自己也就要為其付出代價。假如一個月前有人對我說,一個人會像我現在這樣痛苦,我會笑死的。但我現在卻正是在為幸福而痛苦著。誠實的人,告訴我,您是否愿做我的妻子?只要是出自內心,您可以大膽地說,“可以”;倘若您對自己還有絲毫的懷疑,那就說“不行”好了。
看在上帝的分上,好好問問您自己。
聽到“不行”,對我來說是可怕的,我能預見到這一點。但我會找到經受這一切的力量。倘若我做您的丈夫,而您又不能像我愛您那樣地愛我,那才更可怕。
《列夫·托爾斯泰給索菲婭的信》
愛是無法強迫的。但是你不愛,并非意味著你的心中沒有愛,只不過是在你的心中,有一些東西妨礙你去愛罷了。把瓶子顛倒搖晃幾下,要是塞子緊緊地拴住瓶口,除非把塞子拔掉,是不會有任何東西從瓶口流出來的。愛也是如此。即使在你的心中充滿了愛,但是你的罪過卻堵住了心靈的出口,愛根本無法表露出來。把堆積在你心靈上的垃圾清掃干凈吧!這樣你才有可能去愛所有的人類,甚至你所憎惡的人。
《人生之道》
人是愛自己的。但如果他愛的是自己的肉體,那他就錯了,這種愛將使他一無所得,除了痛苦。人只有愛的是自己的靈魂時,這種對自己的愛才是好的。靈魂在所有人身上都是同一的。因此,如果一個人愛自己的靈魂,他也會愛他人的靈魂。
《生活之路》
為了不讓自己和對方在交往當中感到痛苦,在感覺不到對他的愛時,最好就終止來往吧!
《人生之道》
什么是美?美,就是我們所愛的東西。不是因為好才愛,而是因為可愛才好。
《論創作》
愛的對象只能是完美。因此為了去愛,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把不完美視為完美,要么去愛完美,也即上帝。如果把不完美視為完美,則遲早會發現這是一個謬誤,而愛也將終結。而對上帝的愛,也即對完美的愛,是不會終結的。
《生活之路》
人只會去愛完整的東西。所以,對于愛,不是把不完整的東西當做完整的東西,便是只愛完整之物——神。如果把不完整的東西當做完整的東西,這種錯覺可能遲早會被看清,愛也就不復存在。但是對于神——一個完整的東西,愛是不可能停止的。
《人生之道》
世界上有價值的東西只有愛。
《世界情愛箴言集》
人們常常想,如果他們愛他人,他們就會因此在上帝面前得到報償。事情恰恰相反。如果你愛他人,那不是你在上帝那里得到了報償,而是上帝賦予了你所不曾得到的東西,賦予了你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愛。
《生活之路》
“誰想保住自己的生活,誰將失去它;而誰想把自己的生活獻給善,他將保住它。一個人即使獲得了整個世界,而靈魂受到損壞,這也毫無益處。”基督這樣說。一個異教徒,羅馬的皇帝馬可·奧勒利烏斯也這樣說過。“我的靈魂啊,”他對自己說,“什么時候你才能成為肉體的主宰?什么時候你才能從世俗的欲望和憂慮中解脫出來,并不再要人們用生死來為你獻祭?什么時候你才能明白,真正的幸福始終都在你的支配之下,而它只在于一點:對所有人的愛?”
《生活之路》
只要一感覺到肉體上的痛苦,就可以知道哪里出了差錯——可能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或是該做的事沒有做。在精神生活中也是一樣的。若是感到憂郁或煩躁,一定會思索哪里出了問題——也許是愛了不該愛的,也許是沒有去愛必須愛的緣故。
《人生之道》
一切生命只有一個可靠的導師。這個導師就是萬物的靈魂,它使每個生命都做其應該做的事:這個靈魂在樹木里,就讓它向著太陽生長;在花朵里就讓它結出種子;在種子里就讓它落入大地生根發芽。在人的身上,這個靈魂就讓他用愛與其他生命結合在一起。
《生活之路》
你應當愛得強烈些,那么你的愛就變成信仰了。凡是沒有信仰的人,就不能夠愛。
《世界情愛箴言集》
如果你了解愛是人生的主要事業,那么你在與人相處之時,就不會想到他對你有什么好處,而是想到你有什么地方或是如何做,才會對他有所幫助。能夠一心一意地如此努力才是好的,這樣比起你始終只擔心自己的事,還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人生之道》
肉體的幸福,也就是所有的快樂,都是從他人之處奪取才能獲得。相反地,靈魂的幸福,也就是充滿愛的幸福,是我們在增加他人的幸福之時,才能獲得的。
《人生之道》
為某種目的而為的善行,已經不是善行。完全沒有目的,才能成為真正的愛。
《人生之道》
愛情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只有用生活,用生活的全部來表達它。
《世界情愛箴言集》
未能理解人生的人們口里所說的愛,只不過是他們用來與其他條件比較大小輕重,及自己個人幸福的條件之一罷了。不了解人生意義為何的人們,說他是如何地愛他的妻子、兒女和友人之時,其中意味著,在他生活中的妻子、兒女、友人的存在,只不過是為擴大他自己個人生活的幸福而存在。
《人生論》
愛是神奇的,她使得數字法則失去了平衡:兩個人分擔一個痛苦只有半個痛苦,而兩個人共享一個幸福,卻有兩個幸福。
《世界情愛箴言集》
沒有比領會到被愛的感覺還要令人高興的事。或許你會感到奇怪——人是不可以為了讓別人來愛你,而特意去討好別人。人必得拋開對他人的思慮,努力不懈地接近神,而且不去考慮他人的事物,如此才能讓別人來愛你。
《人生之道》
不只是在口頭上說說而已,為了要真正地去愛別人,必須要真正地放棄對自己的愛。我們常常讓別人和自己堅信我們是真的想要去愛別人,而事實上我們僅在嘴里說著,確確實實卻只愛自己。我們很容易忘卻別人的三餐或睡眠,對自己是絕對不可能如此的。因此,想要確確實實去愛別人,以及放棄對自己的愛,必得在忘記別人的三餐或睡眠之時,也同樣地忽視自己的三餐及睡眠。
《最初的階段》
堂堂正正地生活,就是指成為如神一般的人的意思。為了成為如神一樣的人,必須要無所畏懼,既不為自己也不為榮耀而活。而想要無所畏懼,不為自己也不期待榮耀,必得先一心一意地去愛才行。
《人生之道》
神希望我們幸福,因此為我們種植了追求幸福的欲望。但是,神不只希望一個人,而是希望所有的人類都能幸福,因此他也為我們種植了對愛的需求。因此,在人們彼此相親相愛之時,才能見到人類的幸福。
《人生之道》
真正的愛,只有在舍棄動物性的個人幸福之時,才有可能存在。
《人生論》
愛有三種:(1)高尚的愛。(2)獻身的愛。(3)積極的愛。
《世界情愛箴言集》
放棄了個人福利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世界情愛箴言集》
為了按照自己的規律生活,蜜蜂就要飛,蛇就要爬,魚就要游,而人就要愛。因此,如果一個人不去愛他人,對他人待之以惡,則他的行為就像鳥在水里游、魚在空中飛一樣不可思議。
《生活之路》
羅馬哲人塞內加說過,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有生命的物體,乃是一個統一的肌體:我們所有人,就像手臂、腿、胃、骨頭一樣,是這個肌體的組成部分。我們都同樣地降生,我們都同樣地希望自己獲得利益,我們都懂得,互相幫助勝于互相殘殺,在我們所有人身上都置入了同一個互相的愛。我們就像一堆砌在同一個拱頂上的石頭,如果我們不互相支撐,立刻就會同遭厄運。
《生活之路》
人類不能沒有愛。但是,人們只愿意愛毫無瑕疵的東西,所以世上不能沒有完美的東西。而毫無瑕疵的完美之物,世上僅有一個,那就是神。
《人生之道》
愛會使人幸福,因為愛是人與神之間的橋梁。
《人生之道》
神希望所有人類都幸福。所以,如果你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幸福,也就是說,如果你愛所有的人類,那么神便與你同在。
《人生之道》
耶穌基督說:“你們要相親相愛,就如同我愛你們一樣。能夠相親相愛的話,所有的人才能認同你們是我的弟子。”他并沒有說:“你們相信這些的話。”而是說:“能夠相親相愛的話。”信仰會因人因時代而有所不同,但是愛對任何人在任何時代,都是永遠不變的。
《人生之道》
“我不了解愛上帝是什么意思。難道真的能去愛不可知不可解的東西?我可以愛我的鄰居,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一樁美事。但是,愛上帝,就如同做一件蠢事一樣。”大多數的人都這樣想、這么說。但是,不但這樣想而且說出口的人,實在犯了很嚴重的錯誤。他們并不了解愛他們的鄰居是什么意思。我們不只要愛我們喜歡而且對我們有幫助的人,即使對我們來說是多么令人討厭、憎恨的人,我們都要一視同仁地去愛他們。能這樣去愛鄰居,也就是愛上帝——所有人類共同認知的上帝。不愛上帝,卻能愛他的鄰居,這才是令人不可理解的事。
《人生之道》
同樣地愛所有人很難做到,但不要因為難以做到,就說不必努力去做。所有好事都是難以做到的。
《生活之路》
你是否希望所有的人都為你而活?你是否希望所有的人都比愛自己本身還更愛你?能適應你這種愿望的狀況只有一種,那就是——所有的人都是為了他人的幸福而生存,所有的人都比愛自己還更愛他人。只有在這種情形之下,你自己和他人才會得到所有人的愛,以及獲得你所盼望的幸福。只有在所有的人都比愛自己還更愛他人時,才能實現你所盼望的幸福。如果是這樣,那么作為一個生存分子而存在的你,就必須要比愛自己還要更愛他人才行。
《人生論》
人們說:“還要去愛那些讓我們厭惡的人這是為什么?”因為這就是快樂。你親身去體驗一下,就會知道,這是不是真的。
《生活之路》
“要像愛自己一樣去愛你的鄰居”,這并不是要你非得盡力去愛你的鄰居不可,沒有人能夠強迫自己去愛。這句話是教人不要愛自己勝過愛別人。當你不再愛自己勝過別人時,你便能很自然地像愛你自己一樣,去愛你的鄰居。
《怎么辦》
不能把不平等和愛聯系在一起。愛,只有當她像陽光一樣,平等地照射到一切置于其照射范圍之內的物體時,愛才是愛。而當她只能照到一部分,卻排除了另一部分時,那只能表明,這已不是愛,而只是某種類似于愛的東西。
《生活之路》
愛是把其他的存在,比自己,也就是動物性的個人,放在優先的地位。
《人生論》
生命的意義,對于我們中每一個人,只是助長人生的愛。
《世界情愛箴言錄》
未能理解人生的人們口里所說的愛,只不過是他們用來與其他條件比較大小輕重,及自己個人幸福的條件之一罷了。不了解愛。也就是說,只有領會“愛自己生命的人也許會滅亡,反之輕視自己生命的人卻能獲得永生”的人,才能認識真正的愛。
《人生論》
像傻瓜一樣地戀愛,正像不按拍子、不按照輕重音來奏一個奏鳴曲,永遠把踏板踏住,雖然充滿了感情——卻不能給人家,甚至不能給自己以快感。
《托爾斯泰傳》
假使有千萬個人,就有千萬條心,自然有千萬副心腸,就有千萬種戀愛。
《世界情愛箴言錄》
積存金錢的人不會去愛人。
《人生論》
對于基督徒來說,愛是一種希望所有人都得到幸福的感情。但在許多人看來,“愛”卻意味著與此完全相反的感情。在那些認為生活即在于人的動物性的人們心目中,愛常常就是這樣一種感情:一個母親出于愛,為了自己的嬰兒的幸福,用雇傭奶母的方式,從另一個嬰兒那里搶來他母親的乳汁;或者愛就是這樣一種感情:一個父親出于愛,從饑腸轆轆的人們手里搶來最后一塊面包,為的是給自己的孩子吃;或者愛就是這樣一種感情:一個人愛上了一個女子,并且因這種愛而痛苦,于是他也迫使她去痛苦,引誘她,或者出于忌妒而害死自己和她;或者愛就是這樣一種感情:出于這種愛,一些彼此情投意合的人,合起伙來去加害于他人或與他們這一伙人有仇怨的人;或者愛就是這樣一種感情:出于這種感情,一個人為一件“十分喜愛的”事業而經受著痛苦,并且用這種事業帶給周圍的人同樣的悲傷與痛苦;或者愛就是這樣一種感情:出于這種感情,人們不能忍受自己所愛的祖國遭受凌辱,而將自己和他人的尸骸或傷殘之軀鋪滿疆場。這些感情不是愛,因為那些體驗到這種感情的人,不承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不承認人人平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對他人的愛。
《生活之路》
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愛,在過去已經不可能,也不可能在虛幻的未來。愛,只有在現在這一瞬間,才是活生生的。
《人生之道》
有人說:“如果一個人以怨報德,而你卻對他行善,圖的是什么呢?”我們說,如果你愛那個你為之行善的人,你就已經在對他的愛中得到了獎賞,而如果你能以愛來對待他加之于你的惡,那你還會在自己的靈魂中得到更大的獎賞。
《生活之路》
真正的愛,在放棄個人福利之后才能產生。
《世界情愛箴言集》
一個人如果說他愛神,但卻不愛他的鄰人,那么他是在欺瞞世人。如果他說他愛鄰人,但是卻不愛神,那么他是在欺騙他自己。
《人生之道》
比其他的人還愛某些特定的人們——像這種被錯稱為愛的東西,有如接木于真愛之上才會開花結果的野生樹木。野生樹木與蘋果樹不同,是不會結果實的;就算結了果實,也不會是甘甜的果實,而是苦的。同理,只愛特定的人們,不能稱作是愛,這不是對其他的人們行善,而是極大的惡。所以,提及對科學、藝術或祖國的愛,以及對待自己的妻子、兒女、友人常常被稱作愛的東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惡行。像這樣的愛,只不過是對動物性生活的某個特定條件(勝于其他的條件)一時的偏愛罷了。
《人生論》
對妻子兒女的愛,并非人類的愛;動物也一樣,不比人類更加強烈地愛它們的妻子兒女。人類的愛,是身為上帝子民的人類,如兄弟手足一般的人類,對所有人們所付出的愛。
《我不能沉默》
僅僅那些能具有深厚愛情的人,才能再體會出更大的苦惱。
《世界情愛箴言集》
愛并非是理性的歸結,也不是某個活動的結果。愛是充滿歡喜的生命活動。
《人生論》
只有付出愛的人,才是真正生活著的人。
《人生論》
人并不是因為美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
《美的格言》
人們常說不能愛自己,但是不愛自己,哪來的生命?問題應該是——你是愛自己的某些東西,還是愛自己的靈魂,還是愛自己的肉體?
《一日一言》
愛出于至情,它是毫無條件的。
《世界情愛箴言集》
沒有存在于未來的愛,愛是完全存在于現在的活動。在現在不表現出愛的人,是因他并未擁有愛的緣故。
《人生論》
獲得生活中真正幸福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受任何陳規的約束,像蜘蛛似的從自己身上向四面八方散出善于攀纏的愛的蛛網,把一切碰到的東西……都一視同仁地網羅進去。
《托爾斯泰傳》
在鐘愛的人面前,顯示心靈的優點,比顯示外形的美更好,更有價值。
《世界情愛箴言集》
美麗是可以在一小時之內被發現、被愛上,而在同樣的時間里又可以不愛上的,而愛一個靈魂卻需要長時間。世界上是沒有不通過勞動而能得到的東西的,愛何嘗不然。
《托爾斯泰傳》
真正的愛,在放棄個人福祉之后才能產生。
《人生論》
貞潔不是一種規律或概念,而是一種理想,或者勿寧說是這種理想的一個條件。但是理想之所以成為理想,只有當它的實現只是在觀念和思想中才有可能,當它只能在無限中達到,因而達到它的可能性也是無限的,只有這時才成其為理想。
《托爾斯泰傳》
世界上有價值的東西只是愛。
《行尸走肉》
愛情的真諦在于精神,而不在于肉欲。
《世界情愛箴言集》
“用人間的愛去愛,我們可以由愛轉為恨;但神圣的愛不能改變。無論是死還是什么東西都不能夠破壞它。它是心靈的本質。在我的生活中,我仇恨那么多的人,在所有這些人當中,我再沒有愛過也沒有恨過什么人,像我對她那樣。”于是他清楚地想起娜塔莎,不是像從前那樣只想起他所喜歡的她那種媚力;而是第一次想到她的心靈。他了解她的情感,了解她的苦痛、羞怯和懺悔。他現在第一次明白了自己把她甩開的殘酷無情,明白了他和她分別的殘酷。“但愿我還能再看見她一次。只要一次,望著那一對眼睛,說……”
……他的注意力忽然被吸引到另一個真實與燒熱的世界中去,在這個世界里正在發生著什么特別的事情。在這個世界里,仍舊有建筑物在升起,而且沒倒下來,仍舊有什么東西在展開,蠟燭仍舊發出紅色光暈點燃著,有翅的獅身人面怪物仍舊躺在門邊;但是除了這一切之外還有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吹了一陣清風,于是新的白色的站立著的獅身人面怪物在門前出現了。這個獅身人面怪物的頭上有著正是他剛剛想到的那個娜塔莎的蒼白的臉和明亮的眼睛。
“啊,這種連續的昏迷是多么痛苦啊!”安德來公爵想著,極力從自己的想象中趕走這個面孔。但這個面孔真實有力地擺在他面前,這個面孔靠近了。安德來公爵想要回到先前的純粹幻想的世界中去,但是他不能夠,昏迷把他帶到它的領域里去了。輕柔的低語聲繼續有節奏地響著,不知什么東西在壓、在伸展,而且那個奇怪的面孔來到了他面前。安德來公爵集中全部力量去恢復神志;他動了一下,忽然他的耳朵轟鳴,眼睛發黑,接著他好像一個竄入水里的人失去了知覺。
當他恢復知覺時,娜塔莎,就是那個活的娜塔莎,在世界上所有的人當中他所最愛的人,他要用他現在所體會的那種新的、純潔的、神圣的愛去愛的娜塔莎,跪在他的面前。他明白了,這是活的、真實的娜塔莎,他沒有吃驚,卻暗暗地高興。娜塔莎跪著不動,抑制著哭泣,恐懼地一動不動地望著他(她不能動)。她的臉是蒼白的、不動的。只有臉的下部在打顫。
安德來公爵輕松地嘆了口氣,微笑了一下,伸出了一只手。
“您嗎?”他說,“多么幸運。”
娜塔莎迅速而又小心地移動著膝蓋向他靠近,小心地抓住他的手,把她的臉對著他的手,開始吻他的手,她的嘴唇正好輕輕地觸到他的手。
“饒恕我!”她抬頭望著他,低聲說。“饒恕我!”
“我愛您,”安德來公爵說。
“饒恕我……”
“饒恕什么?”安德來公爵問。
“饒恕我所做……的事,”娜塔莎幾乎聽不見地斷斷續續地低語著,開始一再吻他的手,她的嘴唇正好輕輕碰著他的手。
“我比以前更加愛你了,”安德來說,用手托起她的頭,這樣他可以看見她的眼睛。
《戰爭與和平》
所有人從最初就知道,在其動物性行為之外,生活中還有另一種更美好的行為。它不僅獨立于滿足動物性欲望的行為之外,而且相反,越克制動物性的樂趣,它的優越性越明顯。
這種感情,這種解決了一生的矛盾、給人以最大好處的感情是眾所周知的,它,就是愛情。
生活是服從于理性法則的動物性的活動。理性是這樣的法則:為了自身的利益,人的動物性必須遵循之。愛是人惟一有理性的行為。
《論生活》
我活著,我至今還活著;但明天很可能我將不復存在,我將永遠歸于那所來之處。我還活著,我知道,如果我身處于與他人的互愛之中,我便感到美好,安寧,快樂,因此只要我活著,我便希望愛他人并被人所愛。于是有人突然來到我的面前說:跟我們一起去搶劫,去執行死刑,去殺人,去打仗吧,你將因此覺得更為美好,假如你感覺不到,國家會感覺得到的。“什么意思?這個國家是什么樣的?你要說的是什么?”任何一個沒有失去理智的、有理性的人都會這樣回答,“別來打攪我,不要說這些卑鄙的蠢話了。”
《生活之路》
要盡力去愛你所不愛的人,你認為有罪的人,和凌辱你的人。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就將體驗到一種新的、喜悅的情感。猶如黑暗之后閃爍起明亮的光芒,當你從憎恨中解放出來的時候,愛就會在你心中放射出更加強烈、更加歡樂的光芒。
《生活之路》
對神和鄰人的靈魂之愛,與男女之間肉體的愛,是不相同的。這兩種感情之間,毫無共同之處。前者,亦即對神和鄰人的靈魂之愛,是神的聲音;后者,亦即男女之間的性愛,是動物的呼聲。
《人生之道》
避免和你能夠輕易得到的婦女交往,當你感到強烈的欲望時,盡量用體力勞動來使你疲倦。
《托爾斯泰傳》
在結婚之前,要好好地考慮十遍、二十遍甚至一百遍。用性來結合自己與另一個人的人生,是非常嚴重的一件事。
《人生之道》
愛情就是從眾多的人當中,選出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然后絕不再理會其他異性的行為。
《世界情愛箴言集》
戰勝肉欲的惟一方法,是自覺靈魂的存在。人們只有在思考自己為何物之時,才能理解性欲的實體是低級的獸性本能。
《人生之道》
追求肉欲,是身體的需要,是由想象刺激起的一種肉體的要求。它隨節制而加強,因此要擺脫它是非常困難的。最好的方法是工作和事業。虛榮是對別人害處最少,而對自己最有害的熱情。
《托爾斯泰傳》
放任肉欲必導致靈魂的干涸。
《人生之道》
保持童貞是違反人性的,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保持童貞并非是不可能的事,而且還能夠帶來比幸福的婚姻更幸福幾倍的人生。
《人生之道》
特地為節育而下功夫,不是什么好事。養兒育女的辛勞,是為了贖性愛的罪,節育的人,便是在逃避此種刑罰,且節育的行為就如同違背人類良心的殺人行為一般。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性行為,也不是好事,因為這樣會磨損女性的體力與精神。
《克羅采奏鳴曲》
男女之間的真正的愛情總有達到頂點的時刻,在那樣的時刻既沒有自覺的理性成分,也沒有肉欲的成分。
《世界情愛箴言集》
未曾墮落的人,厭惡并恥于思考論及有關性的種種。要珍惜這樣的感覺與心情,這種感覺與心情能夠深植于心,并不是毫無理由的。這樣的感覺與心情,能幫助人們保持童貞,并免于犯淫亂之罪。
《人生之道》
和配偶以外的人之間的性關系,是否會危害身體?這樣的問題就如同——生喝別人的血,對身體的健康是否有害?
《人生之道》
男女之間的愛情總有一個時候達到頂點,到了那個時候這種愛情就沒有什么自覺的、理性的成分,也沒有什么肉欲的成分了。
《復活》
抵抗性欲,是一場極其困難的戰斗。除了從性欲中解放出來的幼兒和老年人,不論境遇、年齡,誰都無法避免這種戰斗。所以,成年人及未步入老化的人們,不論男女,不可不隨時防御這個伺機進攻的敵人。
《人生之道》
只要一個人陷入獸欲生活中還能掙扎,那么,人終歸還是人。可是,當這同一種獸欲主義躲藏在一件詩歌的、審美感覺的外套底下,要求我們向它膜拜——于是我們全部為獸欲所吞噬,轉而膜拜獸欲,就再也不能分辨獸惡了。
《托爾斯泰傳》
飛蛾撲火,是因為蛾不知道火將燃燒它的翅膀。魚會上鉤,是因為魚不知道美味的餌將會引導它步入滅亡,仍心甘情愿沉迷于肉欲之中。
《人生之道》
男女之間的愛情達到最高潮的一瞬間,也就是意識、理性甚至官能上的反應也在同時消失的一瞬間,是很尋常的一個情況。
《復活》
女人愛男人,往往連他們的缺點也愛。
《安娜·卡列尼娜》
女人好比螺旋槳,弄得你老是團團打轉。
《安娜·卡列尼娜》
一個女人如果費盡功夫來節育,但卻不節制性交的話,不管她如何來裝飾自己,不管她自稱為何許人,不管她是如何的優雅動人,這樣的女人全都是賣笑的女子。
《怎么辦》
所有的女性問題,只出現在違背真實勞動規則的男性之間。
《怎么辦》
就算她是個極其墮落的女子,如果她心甘情愿將自己奉獻于養兒育女,她就是實行了神的意志,并創造了人生中至高崇善的偉大事業,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她更崇高的人。
《怎么辦》
女人比男人更看重物質。我們男人會因為愛而創造偉大的事業,而女人常常是非常現實的。
《安娜·卡列尼娜》
就我的想法來說,一個理想的女性,要學習她那個時代的最崇高世界觀,并獻身于上天賦予每個女性的天賦——生育兒女,并以自己習得的世界觀,教育子女成為有服務人群能力的人。
《對〈女性論〉的反駁》
女人,就男人的工作來說,是一個大的絆腳石。因為當一個男人和女人戀愛時,做起任何事來都感到困難。所幸這里有一種使戀愛不致妨礙工作的方法,那就是和你所愛的女人結婚。
《安娜·卡列尼娜》
女人對男人的事業來說,是個很大的絆腳石。如果你既想要愛一個女人,又想成就什么事業,這實在是很困難的。有一個方法既可以除掉這層障礙,又可以讓你去愛一個女人,那就是——結婚。
《安娜·卡列尼娜》
想盡辦法節育,或費盡心思用她們的頭發、肩頭來迷惑男人的女人們,不是能夠支配男人的女人。這是為男人墮落的女子,她們會墮落到去違背常理,而且遺失生存的所有理性意義,如同墮落的男子一般。
《怎么辦》
有一些聰明女人,聽人說話的時候,不是盡可能記住她們聽到的東西,來豐富她們的頭腦,機會到來的時候,就再說一遍,就是愿意用她們聽到的東西配合她們自己的某種思想,立刻把她們自己在她們那精神的小工場里準備好的聰明意見貢獻出來,這里說的不是那些聰明女人——而是賦有選擇和吸收一個男人就表現的最好的東西的真正的女人們所給的快樂。
《戰爭與和平》
女人總是比男人更講究物質。我們把戀愛看得很偉大,她們卻總是很實際。
《安娜·卡列尼娜》
人一到十九歲這樣苦悶的年紀,生活總是難過的,尤其是一個女子,人既絕頂聰明,而且又抱著一種可笑的嚴格主義,因此對待那些樂于消除處女煩悶的男人——那樣的男人多得很——往往過分嚴酷。
《苦難的歷程》
上一篇:托爾斯泰關于《文學·藝術》的名言錄
下一篇:托爾斯泰關于《真理·幸福》的名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