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寓言篇·郢書燕說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舉學者,多似此類。(《外儲說左上》)
【鑒賞】楚國的國都郢,有個人寫信給燕國的相國,由于是晚上書寫,光線很暗,他對那個拿著蠟燭的人說:“舉燭。”一邊說著,一邊誤把“舉燭”二字寫到了書信中。所以,書信中的“舉燭”二字是多出來的,并非寫信人的原意。但是,書信送到了燕國,相國看過之后卻十分高興,他解釋道:“這里寫著舉燭,意思就是要崇尚賢明;而崇尚賢明呢,就是希望我們選賢舉能,加以任用。”燕相國把這個意思告訴了國君,國君很高興,覺得很有道理,因此采納了那個“舉燭”的建議,把燕國治理得很好。韓非子認為,燕國是治理得很好了,但這“舉燭”并不是原先書信的意思,而今天世上的很多學者都是如此。
表面上看,在書信上誤寫“舉燭”,無意中使燕國治理得很好,這是件好事;但從另一方面看,以訛傳訛的行為卻是不可取的。韓非子在這里把矛頭對準了“今世學者”,他把世上許多學者(特別是儒生)比喻為燕相國,諷刺他們無限夸大圣人著作的作用,把前人的只言片語神圣化,然后來闡發其“微言大義”,很多時候都曲解了作者原意,甚至穿鑿附會,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偶然的巧合,不是用來說明事物的正確方法。所以我們對人、對事一定要保持一顆求真求實的心,不能主觀臆斷,隨意曲解,斷章取義。
上一篇:《韓非子·寓言篇·遠水不救近火》鑒賞
下一篇:《韓非子·寓言篇·釋車下走》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