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出處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衛靈公》
譯文
孔子說:“沒有誠意的花言巧語,足以使人敗壞原有的道德。對小事不能容忍,必然會擾亂大的謀略?!?/p>
名句解讀
“巧言”,也即花言巧語、甜言蜜語?!扒裳浴焙苋菀资谷寺犨M去,中人家圈套,受人利用,攪亂道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要忍耐、包容,如果對一些小事不能容忍,脾氣一來,會壞了大事;其二是要有韌勁,狠得下來,當機立斷,堅持不懈,才能成事。忍耐和憤怒是造福和招禍的一個重要關口。每個人來到世上后,都會遇到許多不順心、不如意的事,甚至還會碰到被冤枉、被欺負的事,在此關頭是忍還是怒,可能在這短暫的時間內就能決定你的禍福。如果為了一些小利益的爭執或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而發生口角之爭,互不相讓,以至大吵大鬧,進而大打出手,結果往往造成兩敗俱傷。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會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更不應在小事上糾纏不清,而應有開闊的胸襟,遠大的抱負,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達到目的。
經典故事
新莽末年(約公元20年),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河南南陽人劉縯、劉秀兄弟乘機起兵,后加入綠林軍。同族人劉玄的起義軍也加入綠林軍。公元23年,劉玄稱帝后背叛起義,殺戮起義軍將領,劉秀之兄劉縯亦被劉玄殺害。劉秀發誓要報殺兄之仇。但是,他是劉玄的下屬,如果不克制,很可能與其兄下場一樣。因此,劉秀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和顏悅色,低聲相應,朝見劉玄。劉玄見劉秀如此寬宏大量,便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劉秀在河北一帶廢除王莽苛政,很得民心,力量不斷壯大,便與劉玄決裂,最后打敗劉玄。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政權。
與此相反,三國時期,關羽一死,張飛和劉備非常氣憤,張飛遷怒于自己手下,結果反而斷送了自己的腦袋;劉備發兵吳國也遭到慘敗,憂憤而死。
上一篇:《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巧言令色,鮮矣仁!》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