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列士并學,能終善者為師。
出處
景公將觀于淄上,與晏子閑立。公喟然嘆曰:“嗚呼!使國可長保而傳于子孫,豈不樂哉?”晏子對曰:“嬰聞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虛至。今君以政亂國,以行棄民久矣,而聲欲保之,不亦難乎!嬰聞之,能長保國者,能終善者也。諸侯并立,能終善者為長;列士并學,能終善者為師。昔先君桓公,其方任賢而贊德之時,亡國恃以存,危國仰以安。是以民樂其政,而世高其德,行遠征暴,勞者不疾,驅海內使朝天子,而諸侯不怨。當是時,盛君之行不能進焉。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樂,身溺于婦侍而謀因豎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乎胡宮而不舉,蟲出而不收。當是時也,桀紂之卒不能惡焉?!对姟吩唬骸也挥谐?,鮮克有終?!荒芙K善者,不遂其君。今君臨民若寇仇,見善若避熱,亂政而危賢,必逆于眾,肆欲于民,而誅虐于下,恐及于身。嬰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行不能革,則持節以沒世耳?!?/p>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譯文
齊景公正在臨淄城外淄水岸邊觀山玩水,與晏子悠閑地站在一起。景公見那淄水流逝一去不復回,因感慨而深深地嘆氣道:“悲傷?。〖偃粑业膰夷芟衲菈邀惖纳胶?,可以永保而長傳子孫,該有多好啊!”晏子回答說:“晏嬰聽說,圣明的君王不是平白無故登上君位的,百姓不是無緣無故就能夠前來歸附的。如今君王以政令和刑罰亂國,以倒行逆施背棄人民,已天長日久了,還揚言要使國家長盛不衰,不也太難了嗎!晏嬰還聽說,能保國家長治久安的君王,必定能終身為善。諸侯并立,能終身為善,才有可能成為諸侯的首領;眾多有志于建功立業的人,一齊學習,能終身為善的人,才能成為師門中的榜樣。過去先君桓公,當他任用賢能、嘉獎美德的時候,將滅亡的國家依賴他而生存,危亡的國家仰仗他而安寧,所以百姓樂于他的統治,世人推崇他的美德,遠征強暴,出力者不痛恨;驅使海內諸侯朝見天子,諸侯不怨恨。那個時候,盛君的品行也不能與他比肩??墒堑搅怂昀狭λブ畷r,懈怠于德行的修養,而只想著享樂,自身沉溺于婦人的侍奉,國事委于豎刁等四人,因此百姓苦于他的統治,世人不贊成他的品行,所以死在了胡宮而不被舉喪,尸體腐爛生蟲而不被收殮。當這個時候,桀紂之死也不能比他更糟了?!对姟氛f:‘凡事都有開頭,但并非事事都可以善終?!荒軌蛏剖忌平K的,不能如君主之愿?,F在君主對待百姓就像對待仇敵,看見善的就像躲避炎熱,使政治混亂,使賢者危殆,一定會被眾人拋棄,對待百姓放縱私欲,對下層人誅殺殘酷,恐怕禍且及身。晏嬰我年老了,不能再給您效命了,但我心意不改,反而更加期盼君王,效法那些明君圣主,時常保持應有的節操,做到至死不變!”
名句解讀
這個名句,包含了一個道理:凡事要“終善”,即終生要有美德,終生都應行善。能保國家長治久安的君王,必定能終身為善。諸侯并立,能終身為善才有可能成為諸侯的首領。這個道理也適合治學:眾多有志于建功立業的人一齊學習,其中能終身為善的人,才能成為師門中的榜樣??梢姡粋€人的美德和善行有多么重要。
經典故事
范仲淹兩歲時,父親范墉病逝,只靠母親為人家縫補來勉強維持生活,常常一天只能吃兩頓粥,但是他很有志氣。有一次他跟母親到廟里燒香,他在神前禱告,問菩薩:“我將來能做宰相否?能做宰相就要做好宰相,不能做宰相就做個好醫生?!绷枷嗪土坚t都能造福于人類。所以范仲淹從小讀書就非常認真。
他在咒缽庵里讀書,因為貧困,每天只燒一鍋粥。冬天將粥盛在盆里,等到凝凍后再劃成幾塊,一頓兩塊,菜就一根農家常吃的雪里蓊,這就是后來人所說的“斷齊劃粥”的故事。后來他的母親也死了,他就在咒缽庵里守孝。由于失去了唯一依靠,他的生活更是艱難到了極點,但是他卻安身樂命,發憤苦讀。范仲淹有一個同窗好友叫石梅卿,父親是做官的,家里很富裕,石梅卿看到范仲淹安貧苦讀的情景,十分感動。一天石梅卿帶了好些酒肉說要和他聚聚,實際上是有意周濟他,不料被范仲淹一口回絕了。范仲淹說:“你帶來這么好的酒菜,真是謝謝你,你的心意我領了,但是我苦日子過慣了,每天斷齊劃粥也不覺得苦,要是吃了你的就過不慣苦日子了,這反倒害了我。”一席話說得石梅卿心里熱騰騰的,更加佩服范仲淹了。
范仲淹在睢陽一所廟里讀書的時候,有一天宋真宗路過那里,普通老百姓認為能親睹“天顏”,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所以蜂擁上前圍觀,只有范仲淹一人留下來繼續讀書。人家問他這么難得的機會,為啥不去看看,范仲淹回答說:“將來再見他也不遲。”正是由于范仲淹的勤學好讀,所以學到了很多真才實學,成了國家的棟梁。
貧賤中,范仲淹不為利欲所動。在睢陽讀書時,常常讀到天明才和衣而睡。有一次范仲淹偶然發現自己的房中埋藏著一甕白銀,他一聲不響地把它掩蓋好。后來范仲淹做了大官,寺里僧人向他募捐,他寫了封信去,果真在他原來住的房中找到了白銀,僧眾紛紛翹起大拇指贊揚范仲淹的品質可貴,說有他做官百姓就放心了。
在蘇州做官時,范仲淹曾買下南園一塊宅地,準備造屋居住,風水先生一看便賀道:“此乃寶地,在此興建住宅,家中定會公卿輩出?!狈吨傺托χf:“與其獨占寶地,不如讓出辦學,這樣豈不出更多的公卿將相之才?”于是他創設學府,延請名師講學,一時盛況空前,各地紛紛仿效,故有“蘇學天下為第一”之譽。
上一篇:《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惟克果斷,乃罔后艱》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