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處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后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被锥鴮υ唬骸叭苏l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蛉缡?,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p>
——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
譯文
晉靈公不遵守做國君的規則,大量征收賦稅來滿足自己奢侈的生活。他從高臺上用彈弓射行人,觀看他們躲避彈丸的樣子。廚師沒有把熊掌燉爛,他就把廚師殺了,放在筐里,讓宮女們用頭頂著經過朝廷。大臣趙盾和士季看見露出的死人手,便詢問廚師被殺的原因,并為晉靈公的無道而憂慮。他們打算規勸晉靈公,士季說:“如果您去進諫而國君不聽,那就沒有人能繼續進諫了,因此讓我先去規勸,若他不接受,您就接著去勸。”士季去見晉靈公時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晉靈公才抬頭看他,并說:“我已經知道自己的過錯了,打算改正。”士季叩頭回答說:“哪個人能不犯錯誤呢?犯了錯誤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大的好事了?!对姟氛f:‘事情容易有好開端,但很難有個好結局?!绻@樣,那么彌補過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終堅持向善,那么國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們有了依靠?!?/p>
名句解讀
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錯誤,只要改正了仍是好人。
經典故事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了錯誤,關鍵是看怎樣面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孫子楚莊王即位,做了國君。他日夜在宮中飲酒取樂,不理朝政,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了三年。他知道大臣們對他的作為很不滿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誰的死罪。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實在看不過去,決心去見楚莊王,他叫楚莊王猜謎語,用“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神鳥故事啟發他。過了一段時間,大臣蘇從又以死勸諫,終于使他決心改正錯誤,認真處理朝政,立志圖強。楚國終于強大起來,楚莊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楚莊王有過能改,終成大業;相反,晉靈公有錯不改,任其發展,還要殺死勸諫他的忠臣,最后釀成無法挽回的惡果。齊威王采納鄒忌的諫諷,有過能改,取得“戰勝于朝廷”的結果;商紂王有錯不改,不納忠言,最后落得個身敗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場。
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是有責任心、有擔當的表現。廉頗悔悟后負荊請罪,只因國難為先;齊威王廣開言路勇于改過,讓人肅然起敬。
上一篇:《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