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雖隱于賈,暇則瀏覽書史,與客縱談古今得失,即宿儒①以為不及。
【譯注】
①宿儒:(sù rú):素有聲望的博學之士。宿,年老的,久經其事的。原指長期鉆研儒家經典的人,泛指長期從事某種學問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也指書讀得很多的老學者。
(歙商吳彥先)雖然經商,閑暇的時候就瀏覽書、史,與客人縱橫談論古今得失,即使是那些長期鉆研儒家經典的人也比不上他。
輯自《豐南志》第5冊。
【感悟】
歙縣商人吳彥先在兩淮一邊經營鹽業,一邊研究儒學,頗有成就,為那些宿儒所不及。
【故事鏈接】
一些儒商不僅自己重視業儒,還重視子弟習儒。為了讓子弟更好地業儒,延師課子成了徽商中最普遍的現象。所以鹽商鮑橐致富后,不惜重金,延攬名師,購買書籍教育子弟。“富而教不可緩也”是眾多徽商的共同認識。
【延伸閱讀】
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少商人不僅雅好詩書,而且多有著述。
如歙商鄭孔曼少而商于吳,中年商粱楚,晚歲貿于寧,“雖游于賈,然峨冠長劍,褒然儒服,所至狹詩囊,從賓客登臨嘯詠,然若忘世慮者。著騷選近體詩若干首,若《吊屈子賦》、《岳陽回雁》、《君山吹臺》諸作皆有古意,稱詩人矣”(歙縣《雙橋鄭氏墓地圖志》、《明故徠松鄭處士墓志銘》)。
歙商黃長壽,“性喜吟詠,所交皆海內名公”,相與往來賡和,“所著有《望云遺稿》,藏于笥。刻《文公家禮》、《詩文玉屑》、《雪州文集》、《望云集》、《壬辰集》、《壬辰續集》及《江湖覽勝》行于世”(歙縣《譚渡黃氏族譜》卷九《明故綏德衛僉事公墓志銘》)。
清休寧商人汪如鉞“賈江漢間”,所著有《穆齋文集》、《行旅無虞》二書(嘉慶《休寧縣志》卷一五《人物·鄉善》)。大鹽商江春“工制藝,精于詩”,著有《水南花墅吟稿》(《揚州畫舫錄》卷一二)。
黟縣商人胡際瑤,“君雖業商,然于詩書皆能明大義,舟車往返,必載書篋(qiè)自隨,每遇山水名勝之區,或吟詩,或作畫以寄興,著有《浪談齋詩稿》一冊”(同治《黟縣三志》卷一五《藝文·人物》、《胡君春帆傳》)。
歙商黃筏,字可堂,為一木商,雖星餐水宿,仍不忘讀書,“博覽群集,好文學,左(傳)、國(語)、莊(子)、離(騷)、史(記)、漢(書)諸書,風(諷)誦如流,兼通天官、堪輿、六壬、演禽、奇門諸術”,真是一位奇才,著有《虛船詩集》二卷,文一卷(《歙事閑談》第三冊《黃可堂詩》)。
婺源商人施德欒服賈30余年,“勞暇則寄情詩酒”,著《北山詩稿》,為袁太史所賞,采入《同人集》(光緒《婺源縣志》卷二九《人物·孝友》)。同邑商人董邦直,經商“稍暇,手一編不撤。喜歌詩,兼工詞,著有《停舸詩集》四卷,《小頻伽詞集》三卷”(光緒《婺源縣志》卷二九《人物·孝友》)。惺惺惜惺惺,政府官員讀其詩詞,大為贊賞,譽為“才優學瞻”、“藝苑清芬”。一個商人能享有如此美譽,的確不凡。
上一篇:《《家言》、《性理大全》諸書,莫不綜究其要,小暇批閱輒竟日》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吾為儒不卒,然麓書未盡蠹,欲大吾門,是在若等》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