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化藝術·書法的名人名言大全
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東漢]蔡邕《九勢》
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意恣情,然后書之;若綰閑務,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先默坐靜思, 隨意取擬, 言不出口, 心不再思, 沈密神彩, 若對人君, 則無不善矣。
——[東漢]蔡邕《書說》
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氣立矣。
——[東漢]蔡邕《石室神授筆勢》
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繇曰: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
——[三國魏]鐘繇《筆法》
惟六書之為體,美草法之最奇。
——[三國吳]楊泉《草書賦》
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
——[晉]衛鑠《筆陣圖》
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
——[晉]衛鑠《筆陣圖》
心手不齊,意后筆前者敗……意前筆后者勝。
——[晉]衛鑠《筆陣圖》
意在筆先,然后作字。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
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
——[晉]王羲之《與人書》
夫臨書安帖之方,至妙無窮。或有回鸞返鵲之飾,變體則于行中;或有生成臨谷之戈,放龍箋于紙上。徹筆則鋒煙云起,如萬劍之相成;落紙則椑楯施張,蹙踏江波之錦。若不端嚴手指,無以記表心靈。
——[晉]王羲之《與子敬筆勢論十二章·察論章第十一》
每求欲得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然后是書。若直點急牽急裹,此暫看是書,乏味無力。
——[晉]王羲之《書法》
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
——[南朝齊]王僧虔《筆意贊》
篆隸相熔,蒼雅品訓。古今殊跡,妍媸異分。
——[南朝梁]《雜歌謠辭·時人為王志王彬語》
統視連行,妙在相承起伏。行行皆相映帶,聯屬而不背違也。
——[隋]僧智果《心成頌》
且如鑄銅為鏡,非匠者之明;假筆轉心,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運思,至微至妙之間。神應思徹,又同鼓瑟輪音,妙響隨意而生;握管使鋒,逸態逐毫而應。學者心悟于至道,則書契于無為。茍涉浮華,終懵于斯理也。
——[唐]虞世南《筆髓論·契妙》
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 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 惟在求其骨力, 而形勢自生。吾之所為, 皆先作意, 足以果能成也。
——[唐]唐太宗《論書》
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 務追險絕; 既能險絕, 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唐]孫過庭《書譜》
雖篆隸草章,工用多端,濟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然后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故可達其性情,形其哀樂。
——[唐]孫過庭《書譜》
泯規矩于方圓,遁鉤繩于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于毫端,合情調于紙上。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自可背羲、獻而無失,違鐘、張而尚工。
——[唐]孫過庭《書譜》
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
——[唐]張懷瓘《文字論》
趣長筆短,雖點畫不足,常使意氣有余。
——[唐]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書貴瘦硬方通神。
——[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能方正,不隳倒,功夫未至難尋奧。
——[唐]賈躭《賦虞書歌》
學書當自成一家之體。其模仿他人,謂之奴書。
——[宋]歐陽修《學書自成家說》
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
——[宋]蘇軾《論書》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筆煩推求。
——[宋]蘇軾《石蒼舒醉墨堂》
學書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傳,而妙必其胸中所獨得。
——[宋]晁補之《雞肋集》
張顛草圣雄千古,卻在孫娘劍器中。
——[金]元好問《遺山集·贈寫真田生三章》
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筆紙佳,四須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
——[元]陳繹曾《畫界對臨圖》
喜即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重輕,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淺深,變化無窮。
——[元]陳繹曾《翰林要訣·變法》
蓋書家妙在能合,神在能離。所欲離者,非歐虞褚薛諸名家伎倆,直欲脫去右軍老子習氣,所以難耳。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唐人用法謹嚴,晉人用法瀟灑,然未有無法者,意即是法。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
——[清]馮班《鈍吟書要》
是故善學者,道蘇須知其瀾漫,由董須知其凋疏。汰瀾漫則雄逸顯,避凋疏則簡淡真。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
書評謂太傅茂密,右軍雄強。雄則生氣勃發, 故能茂; 強則神理完足, 故能密。是茂密之妙,已概雄強也。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
書要兼備陰陽二氣。大凡沈著屈郁,陰也;奇拔豪達,陽也。
——[清]劉熙載《藝概·書概》
字畫本自同工,字貴寫,畫亦貴寫。以書法透入于畫,而畫無不妙;以畫法參入于書,而書無不神。
——[清]周星蓮《臨池管見》
書道,亦足以恢擴才情,醞釀學問也。
——[清]周星蓮《臨池管見》
臨帖如驟遇異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而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莊子所謂“目擊而道存”者。古來善書者多善畫,善畫者多善書。書與畫殊途同歸也。
——[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書,形學也。有形則有勢。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
夫耳目隘狹,無以備其體裁,博其神趣,學烏乎成? 若所見博,所臨多,熟古今之體變,通源流之分合,盡得于目,盡存于心,盡應于手,如蜂采花,醞釀久之,變化縱橫,自有成效,斷非枯守一二佳本《蘭亭》《醴泉》所能知也。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
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出驚人奇跡,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
——沈尹默《歷代名家學書經驗談輯要釋義·唐韓方明<授筆要說>》
書法在中國向來自成藝術,和圖畫有同等的身份。
——朱光潛《談美》
書道如琴理,行筆譬諸按弦,要能入木三分。
——饒宗頤《澄心論萃》
中國書法……是集具有特定的具象美(模擬特殊的人造物象即漢字所得之美)和抽象美于一身的藝術。
——陳廷祐《中國書法美學·本體論》
書藝與詩情、畫意合著一個靈魂,都強調簡約之美,氣韻之美,中和之美,它們體現著自古流傳下來的中國人民的審美情趣和理想。
——陳廷祐《中國書法美學·國粹論》
中國書法從很早開始便成就為一門最為普及的藝術,一門最引人入勝的藝術;而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又成就為一門獨特的、高級的藝術。
——陳廷祐《中國書法美學·國粹論》
書法藝術是審美領域內人的自然化與自然的人化的直接統一的一種典型代表。它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整個心靈,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的身(從指腕神經到氣質性格)心(從情感到思想)的各個方面。
——李澤厚《略論書法》
書法,就其現象而言,它是一門借助于漢字,追求運動、節奏、張力,有著無窮變化的點畫線條形式及其遞進組合態勢的抽象藝術。
——叢文俊《書法意象批評釋名》
最原始的藝術是書寫。
——[英國]柯勒律治《文學生涯》
形狀感、節奏感和悠然自得而聚精會神,都是“正確的”書法所必需的。
——[瑞士]約翰內斯·伊頓《色彩藝術》
要知道中國繪畫是中國書法的延伸。對于中國人來講,美的全部特質存在于一個書寫優美的字形里。
——[英國]赫伯特·里德《藝術的真諦》
只有把書寫的動作和人體固有的節奏協調起來,人們才能寫出流利的字體。
——[英國]貢布里希《秩序感》
上一篇:關于丑行陋習·驕傲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讀書治學·書籍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