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道德倫理·恩怨的名人名言大全
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憲問》
放于利而行,多怨。
——《論語·里仁》
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其施厚者其報美,其怨大者,其禍深,薄施而厚望,畜怨而無患者,未之有也。
——《文子·符言》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
——《荀子·勸學》
罪生甲,禍歸乙,伏怨乃結。
——《韓非子·用人》
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
——《禮記·表記》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戰國策·魏策四》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唐]王維《寄荊州張丞相》
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
——[宋]張商英《素書》
多許少與者怨。
——[宋]張商英《素書》
冤有頭,債有主。
——[宋]釋悟明《聯燈會要》
冤冤相報,寧有窮期。
——[宋]洪邁《夷堅丙志·安氏冤》
得人錢財,與人消災。
——[元]李行道《包待制智勘灰闌記》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元]鄭光祖《梅香騙翰林風月》
仇無大小,只怕傷心;恩若救急,一芥千金。
——[明]呂坤《續小兒語》
人有恩于我,自當銘心,傳之世世,不可忘報。一切仇怨,不但自家當忘,亦不可示子孫留筆札。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
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
——[明]洪應明《菜根譚》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明]洪應明《菜根譚》
仇邊之弩易避,而恩里之戈難防。
——[明]洪應明《菜根譚》
若將恩報冤,如湯去潑雪。若將冤報冤,豺狼重見蝎。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呂純陽揮劍斬黃龍》
私怒決不可有,公怒決不可無。
——[明]陳確《陳確別集·治怒》
處怨易,處恩難。
——[清]申涵光《荊園小語》
冤家宜解不宜結。
——[清]錢彩《說岳全傳》
人在人情在,人亡兩無交。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清]史典《愿體集》
人的心理是: 難得收到的禮,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認為是應享的權利,臨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
——《傅雷家書》
以怨報怨,以德報德,此乃禮尚往來。
——[古羅馬]佩特羅尼烏斯《薩蒂利孔》
我痛恨人們的忘恩,比之痛恨說謊、虛榮、饒舌、酗酒,或是其他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陷入的惡德還要厲害。
——[英國]莎士比亞《第十二夜》
講仁恕就要以善報惡,以德報怨。
——[英國]莎士比亞《理查三世》
所有償還了感激之欠賬的人,決不能因此就自以為要得到別人的感激。
——[法國]拉羅什富科《箴言集》
只有自由的人彼此間才有最誠摯的感恩。
——[荷蘭]斯賓諾莎《倫理學》
以怨報德的人應該是人類的公敵,他對待人類可能比他對待自己的恩人還要惡毒,因為世人沒有施恩于他,這樣的人根本不配活在世上。
——[英國]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把別人對你的詆毀記在塵土中;而把別人對你的恩惠刻在大理石上。
——[美國]本杰明·富蘭克林《格言歷書》
上帝呀,那種見人落水不搭救,等人上岸才伸出援助之手的人, 一定算不得恩主吧?
——[英國]塞繆爾·約翰遜《致切斯特菲爾德伯爵的信》
感恩是必須承擔的義務,但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期待它。
——[法國]盧梭《懺悔錄》
如果我們遇到一個受過我們恩德尚未報答的人,我們馬上就會想到他所欠的債。可是當我們遇到一個我們受過他的恩德但尚未報答的人,我們卻常常想不起我們所欠的債!
——[德國]《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忘恩負義永遠是一種弱點。我還從來沒有見過有才干的人是忘恩負義的。
——[德國]《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世界上最美麗、最高尚、最偉大的事情,莫過于報善和懲惡。
——[法國]大仲馬《基度山伯爵》
感恩和背信不過是同一行列的首尾兩端。
——[美國]馬克·吐溫《傻瓜威爾遜》
每種恩惠里都藏有一只鉤子,它鉤住受惠的人,并按施主的意愿隨意把他牽來牽去。
——[英國]堂恩《布道文集》
忘恩負義是一種到處都能生長的蔓草,它們雖在萌芽之初繁衍甚速,但總有枯萎之時。
——[法國]塞·加恩《致戈多芬的伯爵書》
如果人群中有人撞了你一下,你應該用笑來回答他,因為笑能化解沖撞,由于這一笑,你可能免于發一通怒火,而發怒等于生一場小病。
——[法國]阿蘭《論幸福》
上一篇:關于愛慕戀情·性欲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文化藝術·想象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