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社會歷史·傳統的名人名言大全
古人所傳授下來的經驗,有些實在是極可寶貴的,因為它曾經費去許多犧牲,而留給后人很大的益處。
——魯迅《南腔北調集·經驗》
中國的文字、禮俗、政教垂傳數千年,從來未有其他文化與之對立或比較過,所以吾們的文化,無形中變成一種惰力,變成煤爐中的渣滓,而缺少生命更新的作用,缺少外界的刺激。
——張君勱《立國之道》
人之遵奉諸制度與道德,乃有意的,而其遵奉風俗,乃無意的,自然的。
——馮友蘭《人生哲學》
傳統對人的精神是一種力量。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
中國人,中國文化,可以與一切人,一切文化,和平共處,互相取益。但中國人,中國文化,決不允許任何洋人洋教來加以誣蔑、壓迫。
——徐復觀《記所思》
傳統必須受生活檢驗決定其優劣取舍。
——李可染《我的話》
吸收外來文化及接受自己的遺產,在分量地位上應分清主從。既是外來的東西,更不容許整個的搬用,必須經過消化,必須把它化成養分,放在中國的土壤里,使它長出中國的花朵。
——李可染《論中國畫的改造》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基本精神。
——張岱年《試談文化的體用問題》
傳統是社會所積累的經驗。
——費孝通《鄉土中國》
在一種傳統里長大的人不容易承認世界上還有其它不同的活法。
——費孝通《余筆》
傳統不會單一的。用甲傳統反乙傳統,這是歷史上常見的現象。
——金克木《燕口拾泥》
傳統思想,在其開始大都是合理的,一旦成為傳統,它的惰性就越來越多。
——陳旭麓《浮想錄》
人世間最甜美的享受始終是那些最古老的連續與積累。
——吳冠中《尸骨已焚說宗師》
傳統是反傳統、反反傳統、反反反傳統的連續與積累。
——吳冠中《尸骨已焚說宗師》
真正的傳統是已經積淀在人們的行為模式、思想方法、情感態度中的文化心理結構。
——李澤厚《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
傳統既然是活的現實存在,而不只是某種表層的思想衣裝,它便不是你想扔掉就能扔掉、想保存就能保存的身外之物。
——李澤厚《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
理解傳統亦即是理解自身,理解自己也只有通過理解傳統而具體實現。
——李澤厚《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
人際關系的和諧向來是中國文化價值系統中最高的目標。
——李亦園《人類的視野》
愈是對自己了解得不夠,就愈可能盲目地批判自己的文化傳統,把有價值的傳統說成是不科學的、沒有意義的、不應該存在的,丟盡自家的寶藏。
——杜維明《一陽來復》
我們不知要經過多少代人的努力,通過系統的、全面深入的反思,通過主動的、自覺的奮斗,才能夠把那個遙遠的傳統變成在現實中有生命力的東西。
——杜維明《一陽來復》
古老的文化不只是為了觀賞,更是為了用來享受的。
——馮驥才《美酒、女人和歌》
人世間最甜美的享受始終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
——周國平《閑適:享受生命本身》
重新挖掘和解釋傳統的目的,不是由于歷史學者具有一種考古學的興趣,而是為了正確地認識和理解現代。
——何新《危機與挑戰:中國現代化的艱難之路》
傳統,也許不該把它理解為源,而應理解為流。
——史鐵生《答自己問》
傳統文化像一條長河, 流到每個時代, 每一時代的人們都注入了自己的文化創造。
——魏承思《“文化反思”的反思》
全球化的力量越大, 本土化的欲望也越高; 西化越深, 回歸傳統的向往也是越強。
——龍應臺《百年思索》
傳統的變革必須借傳統來進行,這并非悖論,而是歷史發展的通例。任何破壞傳統發展連續性的做法都將危及傳統本身和每一個體。
——金忠明《樂教與中國文化》
一個人還小的時候,總是把傳統的東西一股腦兒看成腐爛的東西,恨不得扔干凈,等到大了,才會細細地用心和眼睛去分辨和挑揀一下。
——陳丹燕《初為人妻》
我們不但可以在以往的歷史中追尋傳統,而且可以在當下生活的折射里發現傳統。
——梁治平《古代法:文化差異與傳統》
現代人格轉型中的痛苦不是對所有傳統價值的割裂摒棄,而是在對傳統選擇取舍時常處于兩難境地。
——葉南客《邊際人》
傳統一旦在個人理解中存在, 它的意義便被逐漸地闡發出, 傳統的新生由此開始。
——殷鼎《理解的命運》
傳統是一種現實的力量,是一種發源于過去且流入現在,并在很大程度上規定了現在的內容和方向的力量。
——曹錦清《平等論》
在當今世界上,在許多越是現代化的國家里,傳統往往保留得最多,他們的民族文化環境生育往往營造得最好。
——張之《國魂:失落中的尋找》
現代人比傳統人更理解歷史遺產的價值,更主動地賦予傳統以新的生命力和存在形式。
——[美國]英格爾斯《走向現代化》
上一篇:關于人生歷程·價值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文化藝術·作品的名人名言大全